《书声朗朗》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声朗朗》全

南湖二小小学20+20语文素养提升工程诵读课教学设计 年级组: 一年级 备课人: 教学周次 诵读篇目 《咏鹅》 诵 读 目 标 1、 诵读《咏鹅》。 2.读准诗中的生字新词,能指导学生能按照诗的节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背诵课文,自主积累古诗。 3.通过学习《咏鹅》,引导学生欣赏鹅的形象、颜色、姿态,感受鹅的美好形象,是学生产生对鹅的喜爱之情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资 料 补 充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诗人把在碧波中嬉戏鸣叫的白鹅那种活泼悠然的神态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拍案叫绝。相传这首诗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骆宾王 (约640-684以后)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早年丧父,家境穷困。 龙朔(唐高宗年号,公元661-663年)初,道王李元庆辟为府属。后拜奉礼郎,曾从军西域,又入蜀从征云南。返京后,任武功主簿,转明堂主簿,迁侍御史。被诬入狱,遇赦后出为临海丞。为徐敬业草讨武檄文,讨武兵败,逃亡不知所终。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其为五律,精工整炼,不在沈、宋之下,尤擅七言长歌,排比铺陈,圆熟流转,或被誉为绝唱。 鹅呀,弯曲着脖子对天高歌。一身雪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注释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项:颈的后部。这里指鹅的脖子。掌:诗中指鹅的脚掌。拨:划动,拨开。《咏华山》是宋朝宰相寇准七岁时咏诵的一首。诗的大意是: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华山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寇准是北宋时期稀世神童,聪慧过人。他咏的这首诗,缘境构诗,诗与境谐。孩子的诗是即景即情之作,与先前的爬山描写投榫合缝,都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显得贴合山势,准确传神,应该说是难能可贵了。   据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一首五言绝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诗还要快出许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多媒体)出示华山图片。 2、自由读读课文。看谁能把书读得字字准确,句句通畅。 3、检查:生字词是否读准音了? 4、一人一段读,正音。 5、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三、仔细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啊!华山真高哇!? 全班学生反复诵读。 啊!华山真高哇! 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啊!华山真高哇! 全班反复诵读. 第二课时 一、展示读,读中巩固。 二.同桌间互相谈谈对诗文的理解,等待全班交流。 1、交流讨论理解难点 2、 教师点拨 三、 朗读全文? 感悟文章内涵 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鬼斧神工般地创造了高大挺拔、雄伟壮观的华山,让我们一饱眼福。汉语言博大精深、魅力无穷,让我们感受了语言的美丽。现在就让我们用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充满感情地朗读一遍全文,再次赞美华山的高大、美丽吧! 齐读全文。 四、总结 评 价 反 思 年级组: 一年级 备课人: 教学周次 书写内容 《相思》 诵读目标 1.学习《相思》 2.读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能够有节奏、有韵味地诵读,并能背诵 3.结合释文与故事初步理解诗文的意思,读出红豆树的美读出了对故乡的思念王维的这首红豆生南国字字如花,字字表情,一种真情由外围景物的生动描写展现出来了 “南国”(南方)即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悄然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发几支,一语双关,既是写景又是表情,我对你的相思也如着红豆树.不绝不断.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自然的写来,自然的寓情,自然的深情萌发,与你的距离虽远,情却近却深。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