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提纲-应用生态学基础[2013年春].docVIP

学习内容提纲-应用生态学基础[2013年春].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内容提纲-应用生态学基础[2013年春].doc

《应用生态学》课程学习内容提纲及相关要求 《基础生态学》(第二版),牛翠娟 娄安如 孙儒泳 李庆芬 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007年12月出版) 绪 论 1、生态学定义(Haeckel,p1;马世骏,p2)。 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四个层次,p2)。 [思考题1] 第一部分 有机体与环境(个体生态学) 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 1、环境与生态因子的概念(p6-7)。 2、生态因子的分类(4种,p7)。 3、生态因子作用特征(5个,p7-8)。 4、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原理(p8-10)。 5、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p10)、贝莱克曼限制因子定律(p11)、谢尔夫德耐受性定律(p11)。 6、生态幅(或生态价)、内稳态的概念(p12,p13)。 [思考题1、2] 第二章 能量环境 1、光质、光强、光周期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p17-21)。 2、温度与动物类型(p23-24)、温度系数(Q10)定律(p24)、有效积温法则(p25)、驯化与气候驯化(p26)、生物对低温的适应(贝格曼规律、阿伦规律,p26)、生物对高温的适应(p30-31)、生物对周期性变温的适应(p31-32)、物种分布与环境温度(低温、高温,p32-33)。 3、风对生物的作用(生长及形态、物种传播、破坏作用等,p33-34)。 4、火对生物的作用(p36)。 [思考题1-6] 第三章 物质环境 1、陆生植物的生态类型(p43)。 2、内温动物对高海拔低氧的适应(p52-54)。 3、CO2与植物生长的关系(p55)。 4、土壤矿质元素与生物生长(p59)。 [思考题1、3-10] 第二部分 种群生态学 第四章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1、种群的概念(p66)。 2、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p67)。 3、种群的大小和密度(p67-68)。 4、种群的内分布型及其成因和分类与检验指标(p69)。 5、种群统计学指标有哪些(p70-71)? 6、年龄锥体的3种基本类型(p71)。 7、生命表(动态、静态)及其编制、存活曲线和种群增长率(p72-76)。 8、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与“S”型曲线及其所表示的生物生态学意义(p77-80)。 9、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规律(p80-85)与生态入侵(p85-86)。 10、简述种群调节学说的不同学派的基本观点(p86-89)。 [思考题1、4-6] 第五章 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 1、物种的概念(林奈,p95;Mayr,p96)及其特点(p96)。 2、地理物种形成学说的三个步骤(p105)。 3、物种形成的方式(3类,p105-107)。 本章的“5.2 种群的遗传、变异与自然选择”,也即“种群的遗传与进化”一节不讲,建议自学。 [思考题1] 第六章 生活史对策 1、生物的生活史、生态对策的概念及其内容(组分)(p109)。 2、比较r-选择和K-选择生态(生殖)对策适应的特点及其优劣(p111-112)。 [思考题1-3] 第七章 种内与种间关系 1、主要的种内相互作用和种间相互类型有哪些(p119)? 2、简述植物种群的密度效应的两个规律(最后产量恒值法则、-3/2自疏法则,p120-121)。 3、解释动物种群的领域性和等级性及其生态学意义(p126-127)。 4、解释植物的他感作用及其生态学意义(p127-128)。 5、解释动物的集群现象(阿利氏定律)及其生态学意义(p128)。 6、简述高斯假说(竞争排斥原理)的内容及其示例(p131,p129)。 7、试述洛克-沃尔泰勒(Lotka-Volterra)种间竞争模型及其生态学意义(p132-134)。 8、试述生态位(生态龛)的概念、生态位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生态位分化原理(p134-136)。 9、解释竞争释放和性状替换,以及异质性或不可预测环境对物种竞争的影响(p137-138)。 10、简述捕食作用及其类型、捕食者与猎物的协同进化原理(p138-139)。 11、试述洛克-沃尔泰勒(Lotka-Volterra)捕食者-猎物模型及其生态学意义(p132-134)。 12、简述共生作用的类型及其特点(p146-149)。 13、综合本章内容,总结归纳出物种间相互作用类型的进化关系原理。 [思考题1-9,11-12. 其中第3题的解答,可参考p139、p122-123、p371所述] 第三部分 群落生态学 第八章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1、生物群落的概念(p154)及其基本特征(8点,p155-156)。 2、生物群落调查的最小面积的概念;群落成员型及其类型(p158)。 3、生物群落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多度与密度、盖度、频度、重要值等,p159-160)。 4、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的两种涵义及多样性指数计算(辛普森多样性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