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村级组织运转特征、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
中国村级组织运转特征、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 摘 要:村级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在农村地区的基层环节,是农村基层治理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实现力量。基于1995-2013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村级数据,从村级组织运转的收支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着手,分析村级组织运转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村级组织运转的障碍、成因以及区域差异,比较农村税费改革前后村级组织的运转变化以及对农村社会治理的影响,为保障国家基层治理和农村社会稳定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村级组织;财务收支;社会稳定
中图分类号: F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7)05-0038-16
一、引 言
村级组织是联接国家与农村社会的中介,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在农村的基本环节。近年来,一方面,农村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尖锐化,农村社会冲突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最严峻问题之一1;另一方面,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组织力量普遍弱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衰退2,特别是中西部农村,村级组织财务运转困难重重,基层政权“悬浮”问题凸显3。目前,村级组织债务负担沉重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4。自税费改革后,随着政府在农村地区的政策指向和目标的变化,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村级组织的职能也由税费改革前的协助政府汲取资源和管制向改革后为农户提供服务转变,但“强国家―弱农村”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5;而且改革后村级组织财务普遍陷入困境,严重影响到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使村级社会管理陷入新的困境1。戚晓明深入分析了村级组织运行困难的原因,发现税费改革切断了村级组织的经费来源是其运转陷入困境的直接原因,村级经济枯竭是现实原因,城乡二元体制则是深层次原因,而村级组织管理体制问题则是客观原因2,如村务不公开、基层干部处事不公、作风不正、村集体资产被侵吞等最易引发村民不满和冲突,并且当前基层政府在介入冲突或者纠纷解决机制过程中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有时一些不当的“维稳”措施还可能造成矛盾激化3。可见,村级组织不仅担负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而且也是农村社会治理的责任主体。村级组织运转状况的好坏、功能的强弱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那么,村级组织运转状况如何,在农村税费改革前后,村级组织运转有何变化,对农村社会治理和稳定又有怎样的影响?村级组织运转困难的根源在哪?这些问题值得学术界深入探讨。本文基于1995-2013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村级数据库,从村级组织运转状况入手,分析当前村级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区域差异及形成的根源,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前后村级组织管理支出有何变化,以及对农村社会管理和稳定的影响,为制定中国农村社会治理改革方案或决策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基本情况
(一)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该观察点始于1986年,是一项长达30多年的跟踪观察,每年跟踪调查约300个村。本文采用1995-2013年间的观察村作为样本,在观察期有些村庄因合并、搬迁等原因被替换,实际有数据且提供时间在10年及以上的样本村占全部观察村的91.47%。为了体现跟踪观察特色,本文重点对有良好连续观察记录(10年及以上)的村庄进行分析
(二)观察村基本情况
从经济区域看,位于农区的观察村占88.41%,位于林区的占6.67%,位于牧区、渔区和其他区域的合计占4.92%。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其认定的经济发展程度分布如下:上等占7.40%,中上等占28.69%,中等占45.40%,中下占15.63%,下等占2.88%。在观察村中,总体上只有18.38%的村位于城郊,但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郊村占比在波动中上升,已由1995年的15.69%上升至2013年的17.39%。有18.50%的样本村属于乡镇政府所在地,但受到中国撤乡并镇政策实施的影响,这一比例呈下降趋势,已由1995年的20.07%降至2013年的16.09%。有9.07%的村是当地民政局承认的贫困村,且在观察期间保持稳定;有36.18%的村被县以上政府命名为小康村。从观察村负债发生率看,总体上,村级组织负债发生率为33.75%;从时间演变看,村级组织负债发生率经历了先增后减的趋势,从1995年的12.77%大幅增加到2004年的43.62%,之后开始在波动中缓慢下降,经过10年到2013年降至29.13%(表1)
三、村级组织收支水平及其变化
(一)村级组织收支水平及其变化
村级组织良好的财务收支是保障其正常运转的前提。从财务收支水平看(图1),总体上随时间呈不断上升趋势。从收入看,已由1995年的42.74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104.66万元1,19年增幅达1.45倍,年均增幅5.10%;在税费改革前其收入波动幅度较大,在改革期间出现明显减少,而改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