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荡、找寻、认同:娄烨电影的身体空间.docVIP

游荡、找寻、认同:娄烨电影的身体空间.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游荡、找寻、认同:娄烨电影的身体空间.doc

游荡、找寻、认同:娄烨电影的身体空间   [摘要]第六代导演以特立独行的影像风格,展示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凸显了对作为个体的自我命运的反观和书写,并借由个体命运的书写实现对当下中国现实的烛照。娄烨同样以作者化的影像书写游弋于中国文化断代的焦灼与迷茫中,他用“不撒谎的摄影机”完成了对中国现实社会图景的描摹,并以显著的身体空间意识完成了对中国现实的深入反思,由游荡的身体空间到找寻的身体空间,再到认同的身体空间,从三个向度上递进式地完成了对社会现实的书写。   [关键词]娄烨;身体空间;游荡;找寻;认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与文化发展之间出现了巨大的断裂,在这样的文化断代背景下,第六代导演开始了他们的创作生涯。文化断代必然伴随着价值体系的崩塌与重构,第六代以极端个人化的影像书写聚焦平凡生活中的社会底层甚至边缘群体和都市游民,文化断代带来的精神的无家可归让他们在文化断代的缝隙中表现个体的欲望萌动与身份迷失。   娄烨始终关注作为个体的身体空间书写,从游荡到找寻,再到认同,他以渐进式的创作方式层层洞开中国社会中小人物的身体历程,完成了文化断代语境下小人物的身体演变历程图谱。   一、欲望萌动与身份迷失:游荡的身体空间   娄烨从主人公被动的、无目的游荡的身体空间的维度表现人的焦虑、迷茫与无所适从,展示人的身体欲望。   (一)游荡者的辩证特质   游荡者在现代都市中有着独特表意,“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处在一种反抗社会的躁动中”①,游荡者身上有一种辩证的特质,他们一方面想要摆脱现代都市的束缚;另一方面,他们又深深地卷入都市而不能自拔。游荡者身份的这种矛盾属性在文化断代语境中表现得更为深刻,第六代影像中经常出现的小偷、流浪汉、摇滚乐手等游荡者既想冲破都市牢笼的束缚、打破现有的规则秩序,同时又被裹挟在坚不可摧的主流体制内,使得这些游荡者始终对周围社会保持高度警惕,并逐渐滋生回归体制的愿望。权力关系需要通过身体意象来显现,对于游荡者来说,身体是他们几乎唯一的资源,这些游荡者的欲望只能寄希望于身体关系的改变。   在影像叙事中,爱情是身体关系展现的主要途径。爱情叙事作为一种超越政治话语的叙事方式,在具有反叛意味的第六代影像中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言说的空间。爱情给予游荡者的情感慰藉为他们提供了短暂的心灵栖居地,给了他们孵化理想的乌托邦家园,也给了他们彼此依赖的温暖巢穴。因此,娄烨的早期作品中多以爱情故事为主线,在充斥爱情欲望的空间言说中,展示欲望萌动状态下身体的无目的游荡。《周末情人》中阿西、李欣、拉拉等青年间的恋爱关系并不是一种内源性的爱和依赖,影片的内在推动力也不是他们的感情纠葛,所有发生的一切,都好像是触碰到弹簧后的被动反应,被随意弹回生活的各个方向。本来就无处可依的游荡者在游移不定的爱情中更加茫然无措,情感的无处归依、生命价值的无处追寻让他们的身体以游荡的形态在上海这片充满欲望的都市迷失了方向,他们以游走、暴力、性爱等方式显示破坏的冲动与欲望,试图冲破束缚他们的空间场域,但个体的力量微乎其微,最终以渺茫的希望收场,游荡者的辩证身份属性也得以印证,带给观众文化繁荣时过境迁后的无奈与无助。   (二)游荡者的滞留状态   滞留是游荡者的一种常态,也是他们抵抗孤独、证明在场的方式。娄烨的影片中极少出现具有家庭意味的空间,大都是表征着现代化的街道、娱乐场所等,家园感的丧失是游荡者的显著特征。无家可归不仅仅是游荡者身体上没有稳定的栖居之所,更是精神上的无根状态。游荡者与外部社会秩序的格格不入使得他们成为自我放逐者,游荡在街头、过道,以片刻的滞留“获得短暂的永恒”,精神的无家可归在文化断代带来的代际鸿沟中又使得这一代年轻人产生了身份迷失。   街道是娄烨电影中的游荡者滞留的常用空间,他们以滞留的身体在街道中获得暂时性的安慰。街道是家庭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过渡空间,从家庭空间带来的个人私密性与公共空间带来的公开性在这里冲撞与融合,家庭空间的清冷感、“无家属”状态带来的亲情衰败感让游荡者不断远离家庭空间。而公共空间里的聒噪在带给游荡者短暂的兴奋后是更长的孤独和空虚,因此,街道空间成为游荡者短暂滞留的理想去处,这里为他们暂时性远离迷失与焦虑提供了避难所。   游荡者的滞留状态除了身体的静止外,还包含精神状态在某一阶段的持续状态。这些游荡者对抗现实的无力被演化成他们对待现实的应激性反应,然而游荡者渺小的个体在与现实空间争取话语权时往往以失败收场,悸动的青春少年在身份迷失的苦楚中进行反叛与挣扎。当反叛无果,他们就以无目的的身体游荡凸显自己的在场感,游荡的身体在家庭、街道、娱乐空间无目的地穿梭,他们试图在不同的空间环境中确认自己的身份,家庭的单子状态、街道上的陌生面孔、娱乐场所里无意义的聒噪,都不能给他们一个恰当的身份指认,带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