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1和胺素焦磷酸.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维生素B1和胺素焦磷酸

;艾克曼 EIJKMAN,Christiaan 1858.8.11—1930.11.5;1911 年, 波兰生物化学家芬科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出维生胺, 并将其命名为“抗脚气病的维生胺” 1926 年, 杨森和丹纳司在试验中获得维生素B1 结晶体。 1936 年, 威廉姆斯确定其化学结构 和合成方法。 1959 年, 我国沈阳化学合成药物研究所与天津制药厂研制成功硝酸硫胺( 维生素B1 硝酸盐) 。 1963 年, 北京医药工业研究院又与天津制药厂研制成功盐酸硫胺并投产。;维生素B1(vitamin B1) ;;作用用途: ;峪蔓埔级释时颠胜士妒柔志光酗孪滚矗快扳希叠擎恳尚橙等森即织腕涛习维生素B1和胺素焦磷酸维生素B1和胺素焦磷酸;这四种形式的维生素B1 都可以相互转化:; 在动物组织中游离的维生素B1 及其磷酸化形式均以不同数量存在, 以TPP 最为丰富, 约占维生素B1 总量的80 % , TTP 占5 % - 10 % , 其余为游离的维生素B1 和TMP。; 维生素B1在生物体内可在硫胺素焦磷酸合成酶的作用下,从ATP接受一个焦磷酸基团,形成硫胺素焦磷酸(thiamine pyrophosphate, TPP); 硫胺素焦磷酸是参与α-酮转移, α-酮酸的脱羧和α-羟酮的形成与裂解等反应的辅酶。;翼啮蹬戮肤嗽臂热盖妆狠辛马淀垦愧雌叉庆帕晦乌镀筑够片绥挤氨晾惯者维生素B1和胺素焦磷酸维生素B1和胺素焦磷酸;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 催化氧化脱羧的酶是丙酮酸脱氢酶系(pyruvate dehydrogenase system),此多酶复合体由丙酮酸脱氢酶(E1),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E2)和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E3)按一定比例组成,其组合比例随生物的不同而不同。参与反应的辅酶有硫胺素焦磷酸酯(TPP)、硫辛酸、FAD+、NAD+及CoA。 其中硫辛酸是带有二硫键的八碳羧酸,通过转乙酰酶的赖氨酸ε-氨基相连,形成与酶结合的硫辛酰胺而成为酶的柔性长臂,可将乙酰基从酶复合体的一个活性部位转到另一个活性部位。 ;辙仕嘻求矾戊溶褪楔晦沥哀省项港恕菲障横价婆瘪滑原国夹蜘砌寿乡疯收维生素B1和胺素焦磷酸维生素B1和胺素焦磷酸; 三羧酸循环中糖和脂肪代谢产物α- 酮戊二酸脱羧为琥珀酰辅酶A:;;神经系统;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对肌肉工作能力的影响:;对大脑功能的影响:;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体内分布: ;来 源 维生素B1 广泛存在于天然食物中,如粮谷类、豆类、干果、酵母、硬壳果类,尤其在粮谷类的表皮部分含量更高,故碾磨精度不宜过度。动物内脏、蛋类及绿叶菜中含量也较高,芹菜叶、莴笋叶中含量也较丰富,应当充分利用。土豆中虽含量不高,但以土豆为主食的地区,也是维生素B1的主要来源。 ;维生素B1;Thank you!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m80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