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贬谪者“诗及远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贬谪者“诗及远方”

宋代贬谪者“诗及远方”   由于历代宋帝都奉行“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使得宋朝的文人有着较高的政治和生活待遇,比上,不像魏晋文人须依附强权且命在旦夕,也不似乱离的唐末五代,须仰武人鼻息;比下,更不像明清文人那般动辄文字狱、血光之灾。宋代文人在实现人生理想与政治抱负的同时,还能满足个人的现实欲望,满足身体与灵魂的多层次需要。宋朝的统治者是仁爱的,也是崇尚和平的,宋朝的诗人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也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有宋一朝,皇帝看不上的文臣,几乎很少会有杀身之祸,通常都是贬谪流放。中国古代的流放法律,起于秦汉,终于大清。中国人奉行宗族主义,聚族而居,安土重迁,将一个人流放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就等于斩断这个人的一切社会关系,如果遇到政治斗争,被贬的官人还有可能会失去性命。在那个时代,贬谪不仅仅是降职,而是属于比死刑轻一点的严律。但宋朝文人的被贬谪流放,也并非一贬再贬,而是时贬时归,统治者的仁爱与时局的变幻,也使得文臣们遭贬谪后的生命观异常达观 苏轼(1037―1101)是典型的“贬谪文士”,一生主要有三次“遭贬”经历,第一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第二次被贬广东惠州,第三次被贬海南儋州。他曾有诗言:“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将自己的一生贬谪生涯视为“功业”,虽然有明显的自嘲意味,却道出了贬谪生涯在自己一生中的重要位置。世俗眼光中名副其实的滑铁卢,却是他回忆时最大的骄傲 在黄州期间所作《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在惠州期间所作《惠州一绝》中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直抒胸臆,因遭贬作客岭南的悲戚感完全被发现幸福源泉的喜悦淹没 在离开儋州时所作《雨夜宿净行院》:“芒鞋不踏利名场,一叶轻舟寄渺茫。林下对床听夜雨,静无灯火照凄凉。”这正是他对这一时期的思想总结,潇潇雨夜,简陋之处,这些对苏轼的心境其实已无太大影响。诗人就直接点出自己脚踏芒鞋行天地,不再跻身名利场。在渺茫的人世间,摆脱了名利羁绊的诗人,一直以来都如所乘坐的一叶轻舟一般,有着轻快闲适的心境。不见凄凉,唯有雨声而已,唯有宁静而已…… 无独有偶,范仲淹(989―1052)一生也经历了三次贬谪。第一次被贬时僚友称赞:“此行极光。”第二次被贬谪,僚友又说:“此行愈光。”等到第三次被贬,送行的朋友说的是:“此行尤光。”范仲淹听后哈哈大笑:“仲淹前后三光矣。”这就是范仲淹的风范 54岁的范仲淹几经贬黜放逐,仍是壮心不已,推行“庆历新政”。改革告吹,宋仁宗下诏解除范职。范仲淹于悲愤与无奈之下,激流勇退去了邓州。其间,56岁的他写下了名垂千秋的《岳阳楼记》。“宠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n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名句,是他宦海沉浮数十年人生境界的真实写照。他忧国忧民的一生,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 所幸,宋仁宗有两个难能可贵的优点,一是对文人相当尊重和宽容,二是真心诚意接受批评、建议,有过则改。正是由于宋朝前期几代皇帝谨记祖宗的训诫,使得宋代读书人的生命和人格尊严得到了基本保障,士大夫敢怒敢言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范仲淹们知道和皇帝较劲风险不大,行事自然就敢于对自己的良心负责了 同时期的名臣欧阳修(1007―1072)被贬到安徽滁州之后,一度寄情于山水,经常悠游于水光山色之间与民同乐。所以,39岁竟然已有醉翁之号,在写下《醉翁亭记》的那段时间,公务之余,他让下属在官邸四周种了无数的鲜花,并在公文上批示道:“浅红深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不花开。”严肃的官衙,被他弄得花团锦簇,蜂来蝶往,满头花白的他坐在里面,乐颠颠地端着酒杯子。“我要这花开到永远。”这是以有涯向无涯挑战,是一种疲惫生活中不死的英雄梦想 上文提到的“乌台诗案”,在文祸稀少的北宋政坛上跃然抢镜。我们要提的就是这起文字狱的制造者之一,舒??(1041―1103)。他是坚定的新法拥戴者,为了维护变法,他收集苏轼的诗文,夙夜埋首其中,然后一顶顶帽子扣过来,瞬间扳倒苏轼。舒??一直做到御史中丞,主管御史台,敢作敢为的舒??被连续委以重任,一些朝官对以舒??为首的御史台因此多有不满。由于得罪的人太多,他的仕途不久便黯然中止。舒??随后回乡,迁居鄞县,那一年他仅42岁 舒??在谪居中写下了《虞美人“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什么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就是。回望长安,他的来路,只看见寒冷洁白的积雪,但从另一层意义上来说,雪又是孤高而坚贞的,一如他对自己的期许。他希望,他相信,这首词的读者,那位亲切的故人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