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音乐的文化魅力与现实阻隔.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肖邦音乐的文化魅力与现实阻隔.doc

肖邦音乐的文化魅力与现实阻隔   对于一名专业音乐工作者或钢琴教师来说,完成几部肖邦、亨德尔,或柴可夫斯基等西方古典经典作品,或许不是一件很困难的工作。换言之,对于生长在东方国度的音乐艺术人士来说,完成本国本地区本民族的钢琴作品似乎也是可自如驾驭的。这一切都取决于演奏者的自信――当然,钢琴演奏的技艺当是最首要的了。   我们想要问这种自信是来自何方呢?   我们相信,所有具备相对钢琴演奏能力的人都曾经有过十分艰苦的研习经历。其中还不乏十年如一日,一朝天下扬的佼佼者。然而,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在我们参加过的一次肖邦钢琴作品专题音乐会上,我们十分不安地看到听到异域的钢琴作品在许多演奏者指间被曲解,被“改造”。若我们仅只是用一般的钢琴艺术标准来评价这些演绎,那也就不用去苛责了,如果用专业的要求来求证作品的本来含义,我们便对所听到的音乐将大大地扣分。   作为一个音乐实践中的问题,我们今天真需要计较一下其中的谬误。这是因为,一部经典的音乐作品是不应该由人们任意地去解释的!尽管多少年来不断有人这样去做,尽管今天还有人对先辈的乐意不求甚解,却不断地在十分庸俗的演奏中为经典作注。在笔者看来,这是不应该容忍的。   我们今天不断解释着肖邦音乐的时候,不能不去熟悉他所处的国度,以及他那些伟大作品产生的背景。如同我们在欣赏欧洲演奏家演奏中国作品时所缺失的东方韵味、中国文化感、历史感一样,索然无趣。当我们认真进行东西方音乐对照之后会发现,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在文化、民族历史,以及民族心理上发生的。   在钢琴上解释肖邦就不能不去了解他的国家、民族和文化心理特征。纵观波兰的历史,伟大的音乐家不能不在其中思考,不能不感染历史的悲壮。在肖邦的作品处处都能得到这种震撼。正如《黄河大合唱》是中国的冼星海在民族危难之中的伟大作品一样,肖邦的不朽也正是如此。    肖邦的时代,充满红旗、起义、仇恨与反抗,敏感的性格与伤感的情绪贯穿在了他的一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起伏、有变幻。因此我们大约可以将肖邦的创作分为华沙时期、华沙起义时期、在巴黎的全盛时期以及晚期。各个时期的创作都有特有的风格,并与时代的风云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这一个无人不知的音乐大师、钢琴艺术巨匠,他自幼便喜爱祖国波兰民间音乐,六岁时开始学习钢琴,七岁时便写作了《波兰舞曲》,八岁参加舞台演出,十六岁加入了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在他还不满二十岁时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华沙时期 (1827―1830年)这是肖邦创作的起点。这时的创作已经闪耀着民族感情和民族风格的光芒。在他的《d小调波洛奈兹舞曲》(1827)、钢琴与乐队合奏的《降E大调大波洛奈兹舞曲》(1831)、《C大调马祖卡舞曲》(1829) 《F大调马祖卡舞曲》(1829)、钢琴与乐队合奏的《波兰主题幻想曲》(1828)和《克拉科维亚克舞曲风格回旋曲》(1828)中有十分重要的体现。我们还应该重视1830年创作的富于浪漫主义气质,对幸福的热烈向往的两部钢琴协奏曲作品。有明朗欢快情绪贯穿全曲,有质朴优美的马祖卡舞曲风格给后人以深刻印象。《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末乐章主题则是一支带有非常强烈的克拉科维亚克舞曲风格的强劲、粗犷的旋律。肖邦早期的创作清新、明快,青年人的浪漫,涉世尚浅时的天真得到了比较完整的体现。   华沙起义时期(1830年底 与1831年) 这时的波兰正处在革命、反抗之中。短短的一年的时间,肖创作也有了极大突破,《b小调谐谑曲》《c小调练习曲》(《革命练习曲》)《d小调前奏曲》写于他得知华沙沦陷之后,激愤悲痛之情同严整洗练的艺术形式之间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成为肖邦早期音乐创作中的杰作。同时期创作的《a小调前奏曲》则充满了迷惘、茫然的情绪。   创作的全盛时期(1832~1845)由于国家、民族的遭遇,身在国外的肖邦对祖国的思念,对外敌的仇恨,使肖邦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民族内容。同时,富于独创性的艺术形式和娴熟的音乐风格使他这一时期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作品涉及到钢琴练习曲、前奏曲、马祖卡舞曲,直到结构更为复杂的叙事曲、谐谑曲、奏鸣曲,都取了丰硕成果。   肖邦的练习曲大多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其中《E大调练习曲》是一首感情温存、深沉的歌,其曲调属于肖邦创作的最优美的曲调之一,倾注了对波兰的无限爱恋。《b小调练习曲》则是一首充满了激愤情绪的作品,主题紧张强烈富于戏剧性,其中部渗透着对世事的悲凉。《a小调练习曲》气势磅礴,全曲由号角性的简单音乐动机发展成为波澜壮阔的涛天巨浪,把音乐推向悲壮的高潮,具有令人震惊的力量。《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1839)中的第3乐章《葬礼进行曲》,寄托着对华沙起义中为民族解放而献出生命的烈士的无限哀思,这也是肖邦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篇章。   夜曲是肖邦创作中最富于浪漫主义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