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之光在山村闪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青春之光在山村闪耀.doc

让青春之光在山村闪耀   每当晨光微露,透过蒙胧的雾霭,让人们感到朝霞淡淡的光亮时,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一位衣着简朴的青年身背着一个很大的塑料桶,迈着稳健的脚步行进在这山间的小道上。打量他的着装既不像来这里体验生活的城里人,也不像来这里为客的旅行者,但从他坚毅的眼神里可感觉到他是一个渴求希望的人――他就是李兹喜。      365斤包谷籽撑起的希望      现代高科技的物质文明与穷乡僻壤落后的强烈反差并存,是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特点,如不是采访李兹喜,谁能知晓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又有谁能相信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个立志山村教育事业的年轻人在这里艰苦奋斗的足迹呢?   金祥村是罗甸全县最偏远、最贫穷的村寨,生活条件极差,没有公路、没有水源,电也是近年来才通的,办学条件就更谈不上了,而李兹喜却选择了这个偏远的穷山村,成为油落村小学唯一的教师。刚进学校时,村长告诉李兹喜工作的报酬是学生每学期交来的30元书杂费,再加一年365斤包谷籽。听了村长的话,李兹喜心里是沉重的,他知道自己将面对不仅是生活的贫穷,更要面对的是在自己的生存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还要面对几十个孩子的教育和他们日常生活的管理,是退回去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   偏远的贫穷,生活的拮据使李兹喜犯难了,生计问题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非常棘手且困难的问题。油落小学地处贫困县的贫困村,村民穷困,大多交不起学费,就包谷籽都有些家庭交不起,如此一来,怎可能维持一个家庭,肚子填不饱,哪还有思想可言,育人可言。既要坚持自己认定的山村教育事业,又要解决自己基本生存的问题,李兹喜进退两难、一筹莫展。思想陷入极度的矛盾之中,一边是孩子们期待着他知识的耕耘,一边是自己生活面临的艰难,望着村长和孩子门祈望的目光,他坚定了自己的选择,留了下来。   他每天不仅要完成教学的工作,还要管理学生们的生活。为了让学生能喝上水,按时吃上饭,李兹喜十几年来,春露秋霜,寒来暑往,每日天麻麻亮就要背着能装50斤水的塑料桶,到两公里外去排队守水,然后背回学校,来回两个小时。累了就向着大山喊两声,这是他释放疲劳的一种方式,只要心中怀着金祥村的希望、孩子的希望、自己的希望,疲乏就变成了一种愉悦。他不仅肩负着全校4个年级37个孩子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肩负着学校所有的后勤工作。全校学生还比不上城里小学的一个班,一、二年级一间教室,三、四年级一间教室。两间狭小的教室,就是孩子们求知的殿堂。李兹喜每天要上一至四年级的所有课程,上完一个年级的课即布置作业,又接着上另一个年级的课,成天忙得像个旋转不停的陀螺。   山村的“校园”不能与都市的校园相比,但却能感受到在都市学校不可能有的那种甘甜,但山村“校园”的苦也是都市学校老师很难体会得到的,孩子们接受知识传授后的快乐让李兹喜欣慰,可生活的拮据也向他悄悄袭来。   一天,李兹喜提着一个空空的编织口袋走进教室:“同学们,老师从今天开始就没有包谷吃了,按以往的惯例,要到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才收“学费”。但是,因为上个学期有10多个同学没有交,所以,老师的粮食就不够吃了,你们回家问问大人,谁家有余粮,先交点来让老师吃吧。”一口气说完这段想了很久才呜咽说出的话,李兹喜感觉自己的脸有些热,甚至滚烫,眼眶里噙满了不知是酸楚还是内疚的泪水。30多个孩子,静静地看着他,满脸的无奈。他们爱李老师,但他们帮不了李老师。“李老师,我回家去求求我爹,先分点粮食给你吃,我家里也不多了。”学生陆有长懂事地说。其余的孩子见班长这样说,也纷纷说要回家去问问家长再说。   学生们的话就像万箭穿心,刺痛着李兹喜的心。因为他是为立志山村教育而来、为拓荒孩子们的心灵而来、为山村的脱贫而来,可他壮志未酬,却因自己的生存请求孩子们的援助,说出口后他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因为他实在没有别的办法自救了。这时,一个精瘦干练的老汉扛着口袋走进教室,呆看着李兹喜无奈的面庞说:“爹算了一下,你的粮食恐怕早就吃完了,小招(李兹喜爱人)这几天在家忙着做活路,脱不开身,所以我就来了。”李兹喜的老父亲扛着一袋粮食喘着粗气说。凝视着慈祥、疲惫的老父亲,李兹喜背过脸去,心里泪如泉涌,既感激知子莫过于父的老父亲,更为今天对孩子们说的话揪心万分,泪水欲零还住。      拿一部份钱给孩子们买书吧      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让李兹喜头痛的是音乐、美术、体育等“副”科,他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学校也根本没有教学条件。这些课都是四个年级一起上。音乐课,他只能教唱一些简单的歌曲,还有些跑调;美术课,他布置孩子们“随便画,画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体育课,他让孩子们围着门前的平地跑上几圈……   2005年8月6日,是县里规定的秋季开学时间。可是到了8月15日,学生的书费还迟迟收不上来。买不到课本,学校就无法按时开学。学生家长干着急,但最急的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