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贝叶上的旋律.doc
贝叶上的旋律
摘要: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几乎是全民信仰南传佛教,在一年当中的一些节日活动的仪式过程中,僧侣要诵念贝叶经。笔者对西双版纳傣族村寨的佛事活动进行了多次的考察,试图在音乐人类学的视角下,采用田野调查等相关方法,以《维先答腊》的诵念为例,将佛事活动中贝叶经的吟诵作为一种文化事项来进行描述、分析,从而进一步深入探索经书的吟诵与当地的社会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贝叶经;《维先答腊》;音调;社会文化;音乐人类学
佛教仪式活动中的音声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在文化多元性的视角下,从音声的角度来建构宗教与傣族文化,从核心层次到外围层次,从局内人到局外人,让《维先答腊》的音声行为在贝叶经这样一个绿色大环境下通过参与者、行为方式、特定时间、活动场所等要素将傣族文化得以呈现。在笔者多次田野调查的过程中,其中两次经历了关于赕《维先答腊》经书的节日。从当地信众的表现可以看出,《维先答腊》在他们心中的重要地位。本文意图通过对仪式中的《维先答腊》经书的诵念加以分析,努力探究其社会功能与文化意义。
一、仪式中的《维先答腊》
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几乎全民信仰南传佛教。一年四季的日常生活中,经历着泼水节、关门节、赕坦和开门节四个重要的节日。“坦”傣语意为经书,赕坦即赕经书,而在此节日当中,要赕的重要的经书即为《维先答腊》。《中国贝叶经全集》(2006年版)第二卷记载:《维先答腊》是一部讲述佛本生故事的佛本生经。经中记述了世尊佛祖的前身――维先答腊(善施王子)乐善好施,从他一生下来直到长大成人都在不断布施。后因把国家宝贵财物――白象布施于人,而被民众驱逐。他带着妻子儿女离开祖国,走进茫茫原始森林去作苦行僧修行,最后把自己的妻子儿女都作了布施,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叙述维先答腊一家人的悲欢离合,最后在天神――帕雅英的帮助下,一家人得以团圆,并重返祖国,维先答腊继承父王之位,当上国王。
笔者于08年9月10日参加了猛龙镇曼汤村寨的赕坦仪式活动。由于曼汤村寨比较大,人口多,所以信众所赕经书也比较多。众比丘于6日就开始诵念经书,但《维先答腊》要在仪式的最后诵念。11日凌晨1:50左右,缅寺的佛爷即将开始诵念用傣语记录的《维新答腊》。诵念之前,波占①先进行“告赕”,②同时佛协会管理人员击大鼓告知信众,而且还放炮仗,也有许多中年妇女送来上面插有花朵的糯米饭。《维新答蜡》经一共13卷,诵念要持续到下午14:00左右方能结束。
薛艺兵先生曾说:“仪式环境中的各种声音都可具有‘音乐’的属性而成为仪式音乐的研究对象。”不管是波占的“告赕”,还是击鼓声、炮仗声,都会“告知”佛祖,众比丘开始诵念《维先答腊》经书,从而信众的宗教心理状态发生了变化。
波占告赕部分:
……
佛爷诵经部分:
……
根据杨民康老师傣族宗教音乐的分类体系:“核心层次”―“中介层次”―“外围层次”来进行分类,《维先答腊》属于“中介层次”,而下午未婚青年所进行的舞蹈“哗啦翁”便是“外围层次”。“历史的真实”转化成为“象征性表演”,③从而加深、巩固“历史记忆”,在《维先答腊》第十三卷的“撒管”仪式中也得以体现。
11日下午3时左右,在缅寺的院子里,在象脚鼓、锣和钹的伴奏下,未婚的青年围绕着他们所赕的两个“汉那管”跳起了傣舞。4时,便在大殿中准备活动“撒管”。他们围着“汉那管”席地而坐,当佛爷念到“天降宝雨”时,一位信众激烈地敲锣,众青年将自己手中准备好的谷子、糯米等物品撒向天空模拟下雨,一共投三次,气氛热烈。赕坦活动到此也全部结束。
《维先答腊》是以讲故事的形式,用傣语进行诵念,深受傣族信众的喜爱。在赕坦仪式的活动中,谁家能赕到《维先答腊》经书中的任何一卷,他们都会引以为荣,并且在比丘诵念时,还要进行抛洒米花,告诉佛祖,以求佛祖的保佑。
二、贝叶上的文化
薛艺兵先生认为:“音乐的模式不仅仅是呈现于音乐声音结构中的形式,还是隐含于声音结构模式之中的社会文化意义的模式。所以,分析音乐的模式不能只从声音模式着眼,还必须从特定社会、特定历史、特定文化中人们赋予音乐模式的意义以及音乐模式作用于人们的功能入手。”南传佛教自从传入傣族地区后,就通过各种途径开始与当地的文化交汇融合。正如黄惠?j老师所说:贝叶文化是一种“世俗文化”,是一种“世俗了的宗教文化”,即从信众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能看到“生活的宗教化”。
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村寨,几乎村村寨寨都有缅寺,身披袈裟的和尚到处可见。在傣族信众的思想观念中认为,如果一个男子一生当中不出家到缅寺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傣文,不去诵读贝叶经,他就不算是真正的男子汉,甚至没有女子愿意与他成婚(以前的观念);在一些老“波涛”④的记忆当中,当他们还在当小和尚时,要进行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