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中心的例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学为中心的例研究

以学为中心的课例研究 安桂清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200062) 源自:教师教育研究(2013年第2期)p72-77 [摘要]以学为中心的课例研究是教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以课为载体,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展开的合作性研究。其“以学为中心”的价值诉求符合当代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点、课例研究的国际发展趋势以及我国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转型的需要。为实现其价值诉求,课例研究的每一环节需要基于如下原则展开: 在“确立研究主题”环节做到教学合一; 在“规划教学设计”环节做到因学设教; 在“实施课堂观察”环节做到以学观教; 在“开展课后研讨”环节做到以学论教; 在“形成研究报告”环节做到以学改教。最终,以学为中心的课例研究期望嵌入教师的日常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未来景观。 [关键词]课例研究; 以学为中心 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教育变革究竟采取何种方式更为有效? 富兰( Michael Fullan) 、史莫克( Mike Schmoker) 等教育改革研究专家在最近的研究中明确指出,仅限于宏观的策略规划和学校整体变革的努力多半是无效的,只有每个课堂的教学有所改善,教育改革才会有真的突破[1]。司徒德( Roger A. Steward) 和布朗德芙( Jonathan L.Brendefur) 在与学校合作进行过一系列的改革努力后得出结论,课堂层面最有效的改革方式所采用的模式应当是: 作为合作学习共同体的教师小组聚焦于日常教学的改进,即他们所倡导的课例研究模式[2]。“课例研究”( Lesson Study) ,又称“教学研究”或“授业研究”,从宽泛意义上讲是教师对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所开展的合作性研究。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改革经验表明,以课例研究作为学校运营的中心是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教学变革迈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一、以学为中心的课例研究: 为什么? 课例研究是一个对教和学有着重要影响力的研究领域。1999 年,施蒂格勒( Stigler,J. ) 和希伯特( Hiebart,J. ) 合著的《教学的差距: 世界各国的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的精彩观点》( The Teaching Gap: Best Ideas from the World’s Teachers for Improving Education in the Classroom) 一书的出版使得课例研究开始为人所瞩目。2005 年世界课例研究协会( WALS) 成立,进一步推动了课例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随着研究的进展,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地的学者都强调课例研究是一种强大的教学变革工具。我国的课堂教学正在经历历史转型,在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中开展以学为中心的课例研究尤显必要和紧迫。 首先,以学为中心是当代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点。早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批判传统教育的声浪中,杜威及其所创立的芝加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就开始了“学习共同体”的学校设计。随后在诸多革新主义的教育改革中这一设计得到传承,并于今日被描述为21 世纪新型学校的建设愿景。这一愿景是为学校再生为如下场所而设计的: 亦即使学校成为儿童合作学习的场所; 教师作为专家相互学习的场所; 家长与市民参与学校教育并相互学习的场所。[3]以学为中心的课例研究是作为实现上述愿景的核心举措而存在的。借助这一举措,不仅教师合作研究的“同僚性”得以构筑,而且教学研究围绕学生的学习得以展开。可以说,以学为中心的课例研究是对当代学校改革哲学的践行,倘若以之作为学校运营的中心,“学习共同体”的改革愿景便不再遥远。 其次,“以学为中心”的价值诉求正成为国际课例研究的发展趋势。美国著名的课例研究学者凯瑟琳·刘易斯与其合作者强调课例研究至关重要的是从学生的对话、行动以及作品中收集学生学习的证据,发展教师“看待儿童的眼光”( the eyes to see students) ”[4]。2002 年11 月20 至22日,以“课例研究: 教师领导的、聚焦学生思维的合作性专业发展”( Lesson Study: Collaborative Teacher-L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cused on Student Thinking) 为主题的研讨会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德市召开,会后还编辑了同名论文集。东京大学的佐藤学教授作为日本课例研究的卓越推广者在《学校的挑战: 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中反复强调课例研究中课后研讨的中心问题不是上课的优劣、提问的技巧和教材的钻研,而应紧紧围绕“学生在何处是顺利的、何处有障碍”展开。[5]另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日本学者的场正美在题为《日本的课例研究与参与式观察法》( Lesson Study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pproach in Japan)的报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