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静脉炎的药物因素-培训课件.ppt

常见的静脉炎的药物因素-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药学 临床药学 临床药学 临床药学 临床药学 临床药学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临床药学 静脉炎的临床表现和分型 临床表现:沿静脉的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出现红、肿、热、痛,机能障碍。 临床分型:红肿型、硬结型、坏死型、闭锁型。 静脉炎的病理改变 病理改变: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或(和)继发的血栓性改变。 组织学表现: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壁出现白细胞浸润,纤维蛋白沉积和血栓形成。 发生原因 机械因素 药物因素 细菌因素 患者情况 其他因素 临床药学 输液静脉炎的药物因素 药液pH值 药液渗透压 药物的刺激性和毒性 不溶性微粒 药物的输注速度 输液时间长短 药物浓度 给药容积 输液静脉炎的药物因素 药液pH值 正常血浆pH值:7.35—7.45 输入药物会造成血浆pH值改变 过酸过碱均会造成血管损伤 药液pH值7—7.4时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下降 pH值不同的两种药液混合静脉给药容易发生静脉炎 相关临床试验: kuwahara等,兔耳实验比较不同pH值的药液输注后静脉炎的发生率。 结果: 药液pH值4.5时,100%引起严重外周静脉血管炎; 当pH值5.9时,50%诱发轻中度血管炎; 当pH值6.3时,20%发生轻度血管炎; 当pH值6.5时,即使增加输液时间也不发生血管炎。 Simamora等,兔耳实验评价药液pH值造成静脉炎的倾向。 结果: 注射液酸碱度范围在3.0~11.0都无明显致静脉炎的倾向; 药液pH值≥12.0,有明显致静脉炎的趋势。 结论:药液pH最好不低于6.5。 药物通用名 pH值 氨苄西林钠(2%) 8.0—10.0 盐酸万古霉素(5mg/ml) 2.5—4.5 乳酸环丙沙星(1mg/ml) 3.5—4.5 两性霉素B(0.1mg/ml) 7.2—8.0 盐酸多巴胺(10mg/ml) 3.0—4.5 盐酸多巴酚丁胺(10mg/ml) 2.5—5.0 奥美拉唑钠(2%) 10.3—11.3 氯化钾(10%) 5.0—7.0 氨茶碱(25mg/ml) 8.6—9.3 常见药物的pH值 药液渗透压 血液渗透压:285 mOsm/kg.H2O 药液渗透压越高,静脉刺激越大 高渗性溶液的影响 低渗性溶液的影响 相关临床试验: kuwahara等,兔耳实验评价高渗透压造成静脉炎的倾向。 结果: 外周静脉对输液能够耐受的渗透压高限及相应时间分别为: 820 mOsm/kg.H2O,给药8h; 690 mOsm/kg.H2O,给药12h; 550 mOsm/kg.H2O,给药24h。 若给药时间延长,则相应可耐受的渗透压下降。 实验还发现: 等量相同渗透压的溶液,以5或10ml/kg/h的速率滴注可造成静脉炎;但是以15ml/kg/h的速率滴注时则几乎未造成静脉炎。 结论:高渗性溶液应以临床可接受和与药物生物利用度相适应的速率滴注 。 药物的刺激性和毒性 强刺激性药物的影响 弱刺激性药物的影响 不溶性微粒 微毛细血管直径6—8μm,最小3—4μm 一定亮度光照下,肉眼能检查出的微粒异物直径一般在50μm以上 静脉输液规定每1ml中含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0粒,含25μm以上的不得超过2粒 微粒超过7—12μm,可引发热原反应、菌血症、微栓塞、血栓、肉芽肿、血小板减少症、变态反应等 药物的输注速度 输液进入血管后,流动特性遵从流体力学中层流规律 输液造成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发生在远离输液导管的穿刺处 传统理论认为,降低输液速度可减少药物对输液静脉的刺激作用 研究表明,增加有刺激性的输液的输注速度,可降低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抗微生物药物 肿瘤化疗药物 循环系统药物 高渗药物 麻醉药及辅助用药 造影剂 其他 可致静脉炎的药物 例一:20%甘露醇 渗透压为血浆的3.95倍 滴速快 微粒 文献报道,静脉输注2天内静脉炎发生率45.69%,2天后发生率100%。 预防:湿敷;加温液体;减少输液总量;留置导针管时间不超过5天 例二:β-七叶皂苷钠 pH值4.6,呈酸性 毒性药物 微粒 分子量1153.2 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呈浓度依赖性 例二:β-七叶皂苷钠 一日总量不得超过20mg 禁止用于动脉、肌肉或皮下注射 注射时宜选用较粗静脉,切勿漏出血管外 不与含碱性基团的药物配伍 合并使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和甘露醇,会明显增加局部疼痛及静脉炎的发生率 预防:增大溶液量;选择溶媒;静脉注射药物或局部处理;加温液体;调节溶液pH值 例三:10%氯化钾 K + 刺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