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讲中国音乐通史
从中唐开始,李唐帝国开始走下坡路。这一时期,除宫廷中的《中和乐》等少数作品外,其它如《定难乐》、《越古长年乐》、《继天诞圣乐》等几乎都是各地节度使命令当地“衙前乐”里乐工们创作的。 在唐大曲中,要属清乐大曲为最高。唐大乐署规定,乐工学一清乐大曲为60天,而学习其他大曲为30天。大曲中的“法曲”,因为接近清乐的传统,其艺术性也很高。 唐大曲的基本结构 唐代大曲的曲名可考者尚有百余首,从《霓裳羽衣歌》可以窥见唐大曲的表演过程。其结构如下: (1)散序六段:器乐独奏、轮奏,不歌不舞。 (2)中序十八段:节奏有定,抒情的慢舞,可能有歌。 (3)破十二段:节奏急促,有舞,可能无歌,结尾时,节奏放慢,最后一音拖长。 根据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大曲是由“散序---歌---破”三大部分组成。 ① 散序---节奏自由,器乐独奏、轮奏或合奏。散板的散序若干遍,每遍一个曲调; ② 中序---或称拍序、歌头。其节奏固定,慢板,以歌唱为主,器乐伴奏,舞或不舞; ③ 破、舞遍---以舞蹈为主,用器乐伴奏的段落。 唐大曲的发展: ① “摘遍”的形式,变为“词曲”; ② 保留了大曲的形式,如“宋大曲”; ③ 逐渐演化为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 这组伎乐俑每人手中分别持不同的乐器,形象地显示出了三国两晋时乐工演奏时的情形。 西漢陶舞俑 西汉加彩舞俑陶罐:高38厘米,底径11.5厘米,口上攀着六个舞俑,头饰黑彩,眼口分另用黑红彩绘,身绘绿彩,虽经二千多年,色彩依旧艳丽。 第三节 歌舞音乐(下) 教学目的:了解百戏、鼓舞和公莫舞,掌握曲子和燕乐大曲 重点、难点:曲子、燕乐大曲 汉代长袖舞类似白纻舞。 白纻舞是一种起源于汉末的舞蹈,舞者着白色舞衣,质地细腻,色彩洁白,如同蓝天上轻轻飘动的白云,而且袖子很长。白纻舞的动作以手和袖的功夫见长,步法分轻缓和快节奏。 西漢彩繪陶樂舞雜技俑:此平台上共塑有21人,包括後排樂隊七人、前排雜耍七人,以及觀眾七人。構成一組完整的表演藝術團體。 東漢灰陶說唱俑:正在進行說唱表演的陶俑,頭戴軟帽,上半身袒裸,下半身穿著低腰宽統褲。神態閉眼吐舌,聳肩縮頭,身體扭曲,左手捧鼓、右手拿鼓棒作敲擊的樣子,表情十分豐富。 唐代宫乐图 唐代宫乐图 (局部) 宋左圭辑《三续百川学海》中所载《阳关三叠》都是在原句基础上三叠,与记载中唐人叠法相近。 在宋代流传的《阳关三叠》中就有这种增字增句和重叠的方法,如宋无名氏在王维原诗基础上衍展的由103字组成的《古阳关》、徐本立《词律拾遗》所载无名氏《阳关调》和北曲《大石调》中的《阳关三叠》就比在原句上的三叠复杂得多,录其中一首歌词如下: 渭城朝雨,一霎浥清尘。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缕。 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翠色。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柳色新。 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人生会少,自古富贵功名有定分。 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旧游如梦,(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 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 敦煌莫高窟112窟乐舞图------一尊反弹琵琶的伎乐菩萨 秦王破阵乐谱图 《阳关三叠》 琴谱-----据顾梅羹《琴学备要》 音乐欣赏:琴歌《阳关三叠》,演奏者乔珊 。 教学目的:了解中古音乐发展的基本情况,对乐府的建立、任务及解体应重点了解。 重难点:西汉的国家音乐机构---乐府。 第六讲 中古音乐机构和西汉乐府 乐府的建立 汉武帝时(前 140年~前87年在位),西汉帝国进入了全盛时期。“汉承秦制”,于前112年设立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音乐机构---“乐府”。《汉书·艺文志》载: “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乐府的领导人是李延年,并由司马相如等文学家相配合,还有低级工作人员约八百几十人,大多是各地的民间艺人。 乐府:俩种含义 1、中国秦汉至唐代宫廷的音乐机构 2、诗体名称 第二节 乐府、教坊和梨园 汉武帝“乃立乐府”历史背景: 1 乐府在秦朝就已有之。1977年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附近出土了一只秦代错金甬钟,钟柄上镌有秦篆“乐府”二字,可作为秦时乐府存在的佐证。 资料记载,秦时“乐府”隶属“少府”,专掌供皇帝享用的世俗舞乐;而“太乐”则专管宗庙祭祀乐舞。至于秦时乐府的具体情况已不得而知。“汉承秦制”建立“乐府”早在汉高祖刘邦时就已提出。《史记·乐书》载:“王者功成作成作乐,治定制礼。其功大者其也备,其治辨者其礼县”。由于高祖时“天子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慢性呼吸道疾病呼吸康复管理指南解读课件.pptx VIP
- SAE J588-2000 总宽度小于2032mm的机动车用转向信号灯.pdf VIP
- 双减背景下新课标单元整体作业分层设计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4).docx VIP
- 应征入伍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申请表1(样表).docx
- 2023年少儿迎春杯六年级初赛竞赛试题数学.docx VIP
- 光伏电站一体化监控统一管理平台项目建设技术方案.docx VIP
- 《宋史·舆服志》服饰词汇研究.pdf VIP
- 竞选体委演讲稿PPT.pptx VIP
-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pdf VIP
- 水下测量技术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