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说课稿——失街亭.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师说课稿——失街亭

失街亭 一、说教材:《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街亭战役是《三国演义》中被精心描述的一场战争,也是《三国演义》中最精采的片断之一。本课文属节选,删去了“空城计”情节,以街亭的攻守为线索组织材料。人物形象丰满,对于人物形象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本文是高中语文第四册古代小说单元的第三篇,是一篇自读课文。从编者意图来看,可能出于以下考虑: (1)配合本单元前两课《林黛玉进贾府》与《智取生辰纲》让学生了解了《红楼梦》、《水浒传》后,再选出节选自同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目的是使学生能由点及面地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精华之所在。(2)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本课仍以鉴赏人物形象为学习的主要目的。选择“失街亭”这一片断,正是因为在本片断里对于人物形象有深挖掘的可能性,可以以此启发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理解进行多向思维理解。这正是文学鉴赏的思想精华。(3)本课是小说单元所选篇目的倒数第二篇,是一篇自读课文。但并不是说对自读课文就是对学生掌握程度低一些。编者的意图或许正是希望学生通过对自读课文的学习,培养其某种能力。而这却是教学上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 本单元是最后一个小说单元,而本课又是这个单元中的倒数第二课。学习到现在,学生对于小说的鉴赏方法已经有了一些积累,因此可以尝试鼓励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小组讨论以及辩论的方式进行自学。 四、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1.教学目标:(1)要使学生初步了解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及作者罗贯中。 (2)理解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表现手法。 (3)对于本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历来人们都有不同的看法,通过本课组织的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2.教学重难点: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把握人物性格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是难点。 导语: 历史上的街亭山高谷深,地势险要,它是诸葛亮率军初出祁山,攻打魏国的咽喉要道,成为蜀魏两军必争之地。蜀军一路上士气高昂,接连获胜,不料,在战局的关键时刻,街亭一战,失去进取中原的据点和有利形势,导致了诸葛亮初出祁山的全局失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失街亭”。我们知道,诸葛亮一向神机妙算,常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次为什么失掉了如此重要的街亭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对诸葛亮这个人物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整体感知 引导快速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三国演义》第95回和第96回梗概。 1.需重点注意下列字词。谡睿偏裨椅角垓心 文几殛鲧干系疑兵须哨见鼓噪 2.弄清众多出场人物 列出蜀、魏双方出场人物,弄清相互间的关系3.介绍《三国演义》第95和第96回梗概。目的:帮助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二、品味精彩片断 美读:课文第三段。 赏析:读了这一段文字,一个活生生的只会纸上谈兵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似乎当年的赵括又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我们看,马谡说的第一句话就把诸葛亮的千叮咛万嘱咐当作了耳旁风,他的语气里还似乎有点笑话诸葛亮的谨慎多余。当王平向他提建议的时候,马谡满口理论,什么凭高视下,势如劈竹“,什么置之死地而后生“,把自己素读兵书当成了炫耀的资本,殊不知这正是他自己的思想误区,而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不是常常遇到吗? 三、揣摩文意,概括要点 思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者如何围绕线索把错综复杂的矛盾组织起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一过程旨在培养捕捉和筛选的能力。 讨论后,归纳:1.节选部分人物众多,矛盾复杂。有蜀魏之间的矛盾。在蜀汉内部,有诸葛亮和马谡、马谡与王平的矛盾;在曹魏内部,有司马懿和朝廷、朝廷和孟达间的矛盾。这些矛盾有的趋向激化,有的逐渐缓和。 2.围绕这些矛盾开展的情节更加错综复杂。作者以蜀汉为主要方面,以诸葛亮为主要人物,以街亭的攻守作为线索,来组织这些情节,前后反复照应,因此故事情节组织得井井有条。 3.本文以街亭的攻守作为线索。第一部分写马谡立状守街亭和诸葛亮周密部署,命令马谡谨守“,当道下寨;而马谡却违令拒谏,屯兵北上。第二部分写司马懿采取围山断水的战术,夺取了街亭;诸葛亮布置退却。第三部分主要写因街亭失守而斩马谡。这三部分始终不离街亭的攻守。 4.前后照应,主要集中在说明街亭的重要、当道下寨和围山断水这几个问题上。如围山断水“,在第三、五、六、七、九自然段反复照应,使得文章脉络分明,结构紧凑。 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这一意在引导体会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明确1.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作品中的人物有正反、主次之分。正反对比,用次要衬托主要是本文描写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如将诸葛亮的知己知彼、小心谨慎,同马谡的纸上谈兵、狂妄自大对比;用次要人物王平的正确建议,衬托主要人物

文档评论(0)

ghwes7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