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大清刑律》亲属相犯制度研究.pdfVIP

《钦定大清刑律》亲属相犯制度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钦定大清刑律》亲属相犯制度研究论文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I 引 言 1 一、《钦定大清刑律》亲属相犯制度的思想背景 4 (一)皇权掌握者的默许4 (二)制度起草者的争论7 (三)社会受众者的准备11 二、《钦定大清刑律》亲属相犯制度的内容设计 15 (一)《钦定大清刑律》亲属相犯制度在刑法总则中的变革15 (二)《钦定大清刑律》亲属相犯制度在刑法分则中的构建30 三、《钦定大清刑律》亲属相犯制度的历史影响 36 (一)中华民国及台湾地区亲属相犯制度的传承36 (二)中国大陆地区亲属相犯制度的复建思考44 结 语 52 参考文献 54 致 谢 5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0 摘 要 清末时期,是我国近现代法制建设的开创时期。其告别了传统单一的纵向 因袭相承,增加了横向的法律移植。但百年的法制建设实践告诉我们:忽视本 土固有法制文化环境的移植是行不通的。我国传统法律的特点是以刑为主、礼 法结合。而《钦定大清刑律》亲属相犯制度正好涵盖上述这一特点,故其恰是 研究中国传统法律近代转型的很好样本。 制度的变革是思想变化的反映。而人既是制度变革的参加者,也是思想变 化的体现者。所以,抓住了人的思想变化就抓住问题的关键。按照对《钦定大 清刑律》亲属相犯制度制定起到的作用不同,笔者将人分为三类,即决定者(皇 权掌握者)、起草者(礼教派、法理派和各省总督等)、间接影响者(社会精英 和大众)。文章第一部分将对这三类人的思想进行分析:皇权掌握者虽对变法持 支持态度,但其变法的底线是三纲五常不能变。而传统的亲属相犯制度的转型 恰是对三纲五常的“伦理革命”。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其态度是默许的。制度起 草者包括法理派、礼教派和各省总督巡抚。他们的思想是互相冲突的,礼法之 争即源于此。而社会受众因包括社会精英和普通大众,其对传统和西方的伦理 思想的态度同样是比较丰富的。 关于文章第二部分,笔者采用《钦定大清刑律》的母法即德、日等大陆法 系国家刑法学的通用体系标准来分析:刑法总则分为刑法原则、犯罪论、刑罚 论。刑法原则部分主要说明资产阶级三大刑法原则在亲属相犯制度转型过程中 的引入。犯罪论分别从构成要件、违法性和责任论三个方面评价 《钦定大清刑 律》的亲属相犯制度。刑罚论则从《钦定大清刑律》亲属相犯制度涉及的刑罚 种类、裁量、执行和消灭三个角度来论述;刑法分则分为个人法益、社会法益、 国家法益。本部分主要将亲属相犯涉及个人、社会和国家法益的具体罪名做详 细阐述。 《钦定大清刑律》亲属相犯制度是对因袭几千年的中华法系核心的改造。 其困难不光在一系列新体系、新概念的移植之难上,更在新法条背后的人文伦 理的吸收之难上。所以,某种意义上,本制度在清末未被司法实践所采用是必 I 然的。但作为后继者的民国和当代,这笔丰厚的遗产值得很好的继承、运用。 鉴于此,本文第三大部分首先阐述中华民国及台湾地区刑法对 《钦定大清刑律》 亲属相犯制度的具体内容的传承。然后,笔者再对中国现行刑法继承清末及民 国亲属相犯制度有价值的部分进行分析论证。 关键词:钦定大清刑律;亲属相犯;思想背景;内容设计;历史影响 II Abstract The late Qing period is Chinese modern era to create a legal construction. It abandoned the traditional vertical inheritance and began a cross-cutting legal transplantation.But the centuries-old practice of building the rule of law tells us: Ignored the rule of law inherent in the local cultural environment

文档评论(0)

chenchen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