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怎样整治形形色色诈骗案_0.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怎样整治形形色色诈骗案_0

清代怎样整治形形色色诈骗案   为了防范和治理假冒官亲和官员身边人行骗,清朝明文规定:如官员放纵亲属和身边人,导致他们犯事,要追究官员的连带责任 清朝的诈骗手段,有些沿袭了历史上代代相传、屡屡得手的老套路,有些则花样翻新。对此,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严惩诈骗 冒充官亲或王公贵族身边人行骗 据清末民初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记载,清朝和?|身居高位、炙手可热时,有一位年轻人,来到金陵(今南京市),住进了承恩寺。自称“和中堂”和?|的公子,与官员们往来。这位年轻人向江宁知府借3000两银子,知府怕其中有诈,与幕友们商议应对办法。有一位幕友说,他曾在京城住过,知道和?|有一个儿子擅长书写大幅的“鹅”字。于是摆下宴席,邀那年轻人赴宴。事先备好笔墨纸砚,拟到时请其当场挥毫,以辨别“和中堂”儿子的真假 在宴席上,江宁知府向那年轻人请求墨宝。年轻人大笑说:“你怎么知道我擅长书法?有上好的毛笔吗?可令人磨墨,写好了再接着饮。”立即取笔蘸墨,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正要落纸,突然投笔于桌,怒曰:“你哪里是向我求字,分明是怀疑我是骗子,想让我留下证据。若是被家父知道了,我怎么向他辩白。银子不借了,酒也不喝了。”说完拂袖而去。知府害怕得罪“和中堂”,速派人给那年轻人送去3000两银子 后来有人在京城打听到,和?|的儿子其实没来金陵,江宁知府这才知道上了那青年人的大当。他算是小心谨慎的了,但还是没能避免中圈套。为何在官场历练多年、阅历丰富的江宁知府,会被一个年纪轻轻的骗子骗了呢?原因就在于他听到高官的名字便诚惶诚恐,生怕得罪了高官,他的这个弱点为那年轻人所利用 这是冒充“官亲”行骗。还有假冒王公贵族身边人行骗的。北京有一富人,要买砖砌墙,某人得到消息,便去见富人,对他说:“某王府大门外照墙要拆除,你何不去买王府拆下的砖头?”富人不相信王府会卖砖,某人说:“我是王爷手下的人,在王府待的时间长了。你若不信,请派人跟我到王府,等王爷出来,我向他禀报,若王爷点头,你就可以派人去拆墙,将拆下的旧砖买下。”富人遂派一名家奴拿着丈量用的弓尺,跟某人前往。按规矩,买旧砖,用弓尺量,可打二折。走到王府门口,正好王爷下朝回府,某人拦住王爷的马,跪在马前,对王爷讲了一通满语,王爷果然点头,以手指着大门前照墙说:“让他量吧。” 某人随即与富人家奴一起去量照墙,丈量结果为17.7丈,如拆除,旧砖值100两银子。富人选了吉日,派家奴带人前往王府拆照墙。王府门卫大怒,将富人家奴捆了起来审问。家奴说:“是王爷同意的。”门卫禀报王爷,王爷说:“某日某人跪在马前向本王报告,他是某贝子家奴,贝子想建造大门外照墙,看上本王府照墙的式样,派他前来丈量,以便依照式样建造。我以为这是小事,就指着照墙说让他丈量吧,哪里是拆墙卖砖?”后来富人花了一大笔钱,才摆平此事 富人对某人并非没有警惕心,也曾派家奴跟随某人到王府,听某人怎么向王爷请示,但还是上了当。问题出在哪里呢?就出在某人向王爷请示用的是满语,富人的家奴听不懂。这个关键环节出了问题,哪能不被骗呢?某人装扮成“贝子家奴”,既骗了富人,又骗了王爷。俗话说,“宰相家人七品官”,高官的仆人狐假虎威,那架势不下于七品芝麻官。假冒贵族仆人,也能镇住蒙骗一些人 防范和治理假冒官亲和官员身边人行骗,办法还是有的,朝廷明文规定:官员要管好亲属及身边人,告诫他们不得以官员名义干违法的事;如官员放纵亲属和身边人,导致他们犯事,要追究官员的连带责任;官员亲属及身边人外出,若非为公,所到之处,当地官府无接待义务;敢有打着官员旗号招摇撞骗者,定予重处。由于古代中国是人情社会,官本位社会,这些办法实施的难度很大 清末出现了“自由结婚”的新潮,也给以色骗钱提供了契机 清末,在一些城市,封建包办婚姻已被突破,出现了“自由结婚”的新潮。以色骗钱,往往打着“自由结婚”的幌子。上海有一位商人,名叫李子用,安徽芜湖人,长得仪表堂堂。一天,他乘长江轮船回芜湖老家,住某号包间。上船不一会儿,船役就带着一位时髦的年轻女子来到该包间。那女子戴着一副眼镜,手拎小皮箱,脚穿皮鞋,一口京腔,一副很有教养的知识女性的样子。她让船役安置好行李,然后休息一会儿,拿出糕点,泡了一杯茶,边饮茶,边看书。到了夜里,女子主动跟李子用攀谈,问他的姓名、籍贯、旅行目的地。李子用一一作了回答,并反过来问女子。女子自称,“父亲在朝中做官,一家住北京,自己毕业于京师女校,受聘于上海某女校,这次出门,是要去江北探亲。因走得匆促,未及预定包间,幸亏遇到先生。世道险恶,我一个年轻女子,独自一人出门,请多关照”。谈得多了,渐渐热络起来 李子用垂涎女子的美色,厚着脸皮问她嫁人没有,女子吞吞吐吐说“没有”,并反过来问李子用,李答“也没有”。乃各脱戒指以订婚,约定一俟回到沪上就成亲。正在谈着,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