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5第七课民族精神.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第七课民族精神

1.[2013·四川高考]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  )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3.在中国格言的海洋里,有两个意义相近的古老成语:“四海之内皆兄弟”(子夏),“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  ) A.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优良品格 B.注重团结、呼唤统一的民族精神 C.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D.礼仪为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4.[2014·玉溪一中月考]由共青团中央主办中国青年网承办的全新大型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网正式上线。建设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依据是(   ) ①爱国主义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主心骨” ②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③爱国主义是我们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 ④传播爱国主义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2014·杭州外国语学校期中]75岁的老革命孙征,用5年多时间、自费30多万元、行走5万千米,在3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举行了400多场爱国主义巡回宣讲活动。孙征老人的上述做法(  ) ①源于爱国主义是中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②反映出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③体现出爱国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印证了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6.“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雨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台湾诗人的这首《只要我们有根》表明(  ) 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1、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 3、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4、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5、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6、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增强公民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看题目需要) 1.[2010·海南高考]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成立伪满洲国,大肆摧毁当地的文化机关,废除原有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并代之以日伪的教材,强迫中小学生学习日语。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与消解中华文化的做法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其通过奴化教育以维护殖民统治的企图始终未能得逞,是因为 (  )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只有在民族危亡时才能凸显出来 ②中华文化为我国各族人民所强烈认同,是牢不可破的精神纽带  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善于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  ④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13年11月4日,武警阿坝森林支队汶川中队官兵来到汶川县“5·12”地震博物馆参观。广大官兵纷纷表示,将继承和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为保护生态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更大贡献。下列对抗震救灾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 ①抗震救灾精神为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 ②抗震救灾精神彰显了民族精神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③抗震救灾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表现  ④抗震救灾精神由民族精神决定,并推动民族精神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2014·扬州中学开学检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华民族“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铸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 ①民族精神是社会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