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申论经典范文三.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申论经典范文三

申论经典范文三 《见义勇为也应与时俱进》 魏干 近日,北京一女子遭遇两名不明身份男子抢包,与女子同行的王先生挺身阻止时,被暴徒刺中4刀。然而,办案民警调查案情时却告知,因王先生与被抢女子相识,无法算作见义勇为。此事引发网友的热议,见义勇为难道只适用于陌生人?救助熟人难道就不算见义勇为? 在我国,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见义勇为都绝非一个法律概念,而是一个道德范畴。虽然近年来各地相继对见义勇为行为出台了一些规定,但对其的界定却大同小异:主要侧重于国家安全利益和社会管理秩序的维护,保护国家、集体、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勇于参加抢险救灾等行为。 互相认识就不能算作见义勇为,显然,这种说法不利于鼓励见义勇为的行为。难道遇到戕害只能等待陌生人来“见义勇为”?难道认定见义勇为还要详细调查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要是按这样的标准,第九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殷雪梅保护的是自己的学生,第十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王贵连保护的是邻居家的小女孩,她们的行为都不能算作见义勇为了? 其实,我们之所以要设置见义勇为荣誉称号,是因为,一方面,抚慰那些奋不顾身保护他人安全或者公共财产的人;另一方面,促使更多人投入到见义勇为的行列中来。基于这种价值追求,在认定时就不应过于拘泥小节,更不能搞身份歧视,人为增设条件。在我看来,“见义勇为”也应与时俱进。 从规范的意义上讲,“见义勇为”的与时俱进需要一部全国统一的规范性文件。目前,在31个省级单位出台的关于见义勇为的规定中,有19个条例、8个规定、4个办法。但它们的法律约束力显然并不相同:条例是从属于法律的规范性文件,具有法的效力;规定是法规性公文,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办法是提出具体规定的法规性公文,侧重于行政约束力。这些都属于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法律位阶偏低是显而易见的。 从实践的意义上讲,“见义勇为”的与时俱进需要增加表彰和奖励的范围。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面对犯罪的选择是忍气吞声,不敢与犯罪作斗争。如果能把维护合法权益和与违法犯罪作斗争都纳入见义勇为范畴,显然,更加有利于弘扬社会正义。特别是近年,这一需求变得更加迫切。因而,立法者应将见义勇为的概念扩大,增加表彰和奖励的范围。 在“道德危机”严重的今天,见义勇为是无比珍贵的稀缺品,倘若还不加以珍惜,那只能眼睁睁地放任美德流失。 ——摘自2012年5月4日求是理论网 本文以具体事件开篇,以“见义勇为难道只适用于陌生人?”和“救助熟人难道就不算见义勇为?”两个反问句引出见义勇为的界定问题,并适时提出“‘义勇为’也应与时俱进”这个论点。接着,作者从“规范的意义”和“实践的意义”两个方面对上述论点进行论证。最后,指出见义勇为在当下的重要性。文章标题醒目,结构清晰,语言流畅,是一篇值得大家参阅的好文章。 本文有如下一些句式供考生学习: “在我国,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见义勇为都绝非一个法律概念,而是一个道德范畴。” “难道遇到戕害只能等待陌生人来‘见义勇为’?难道认定见义勇为还要详细调查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之所以....是因为,一方面....另一方面....”

文档评论(0)

vc5gv1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