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压揉项筋膜为主治疗214例寰枕筋膜挛缩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压揉项筋膜为主治疗214例寰枕筋膜挛缩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甘肃省灵台县皇甫谧中医院 姚小强 于成林 毛长兴
【摘要】肌肉附着点针刀疗法治疗:主要是胸锁乳突肌、头夹肌、斜方肌在枕骨上项线的附着点,椎枕肌在下项线的附着点,头半棘肌在上、下项线之间骨面上的附着点。患者倒骑靠背椅,双手扶椅背、头颈前屈、前额枕在手背上 (剃除局部头发).枕外隆凸与颞骨乳突之间,略向上的弧形骨嵴,为上项线;上项线下方约一横指,与上项线近似的弧形骨嵴,为下项线。在上项红上寻找压痛点,一般选3个点,常规皮肤消毒,局部浸润麻醉,.针尖朝枕骨骨面方向刺入,针刃与人体后正中线一致,或略斜向外上方,达枕骨骨面后,退至腱膜浅层,进行纵行切割、横行摆动,必要时调转针刃90度横行切割。严格掌握进针方向和刀口方向,以保证安全;触到骨面后应将针刀稍提起1—2mm在腱膜(而非骨膜)上操作;.频频询问患者,如出现严重不适,应停止操作。枕大神经径路上、下项线之间及枕大神经筋膜出口针刀疗法治疗:患者体位同上,枕大神经径路为,斜方肌外缘延长线通过上、下项线之间的部分,稍向外上走行。筋膜出口处为,斜方肌外缘线与颞骨乳突连线交点,稍外方软组织凹陷中。枕大神经穿出皮下组织处为,枕外隆凸与颞骨乳突连线的内1/3处。.针体朝枕骨骨面方向入针,针刃与人体后正中线一致,术者指压进针点,针从指甲旁刺入,纵行切割、横行摆动。枕小神经径路上、下项线之间的针刀疗法治疗:枕小神经径路定位为,颞骨乳突处胸锁乳突肌腱后缘、与后正中线平行线通过上、下项线之间部分;治疗方法与枕大神经径路上、下项线之间针刀疗法治疗相同。术毕创口无菌敷料覆盖。注意:上、下项线及项平面操作时应频频讯问患者,如有不允许的感觉,严禁操作,以免损伤神经、血管。
2.手法治疗 将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对照,排除骨质疏松症、致密性骨炎及能导致骨质破坏引起的疾病。治疗时术者双手拇指重叠,轻轻的吸附在皮肤上向后拉,至极限后压紧骨膜向前推,压揉枕上项线、下项线及之间的项平面,以患者耐受为限,遇到痛点处压揉时间长些,反复进行,不能有盲点。上述部位压揉完毕后,术者牢牢托住患者下颌部,使下颌部内收,不使其下移,从医生右手下压牵引起,1~2分钟后,右手突然加大用力,弹压后枕部1~2次。手法治疗每次10---15分钟,三日一次。三次一个疗程。(有严重心、脑血管病者慎用)。
3.药物治疗:中药药枕 选用质地柔软、透气性好、有一定的可塑性的布料作为药袋,面装入芳香开窍、清利头目疏风、活血理气通痹的中草药, 伸筋草100克 透骨草200克 细辛30克 川椒30克 通草50克,白芷50克,红花50克,菊花200克,佩兰50克,川芎50克,桂枝60克,厚朴30克,石菖蒲80克。将上述药物粉碎后装入药袋中,制成长40cm,高8~10cm的条形圆枕,垫于颈部,仰卧,保持头颈部轻度仰伸位,以加强药枕疗效。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 痊愈:头痛、眩晕、项强、耳鸣、眼胀等症全部消失,颈部活动自如,可进行正常工作或劳动;好转:诸症减轻或其中一些症状消失,无效:治疗前后诸症无变化。治疗结果 痊愈153例,好转52例,无效3例,治疗结束6个月后进行远期效总结, 治愈率71.5%,好转率24.3 %,总有效率95.8%。 (有6例因特殊原因未能随访到,实际随访208例)。
体会 寰枕筋膜挛缩型颈椎病引起的头痛、眩晕、颈项疼痛、耳鸣、失眠等症, 属“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 ” 范畴 , 是指由于软组织、骨或关节损伤变性,使周围神经被卡压或在间隔室内受压,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颅枕部软组织较薄但结构复杂,由浅入深可分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枕额肌、腱膜下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等 5 层。其中,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三层连接紧密,被视为一层称“头皮”浅筋膜由致密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并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使皮肤与帽状腱膜紧密相接,同时将脂肪组织分隔成无数个小格,内有神经、动脉、静脉,是软组织病变卡压致头痛的重要原因。 而与颈部有关的肌肉多附着在枕上、下项线之间,如斜方肌、头半棘肌、头夹肌、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等,它们的损害均可压迫或牵拉神经、动脉、静脉致头痛。压揉手法配合针刀、药枕的疗法,除有将卡压神经的慢性无菌性炎症软组织松解、减压而解除卡压的作用,还有通过切割所致孔道的减压效果,而解除间隔室高内压的作用,也有通过切割组成骨 —— 纤维管的变性软组织,而起到解除卡压和减小间隔室内压的双重治疗作用。项筋膜位于斜方肌深面,包裹头夹肌和半棘肌,内侧附于项韧带,上方附于枕上项线,而寰枕筋膜是项筋膜在枕骨大孔后缘与寰椎后弓之间增厚的部分,可稳固寰枕关节。患者长时间固定姿式、低头伏案、高枕睡眠等,造成项筋膜炎性反应---水肿、渗出和纤维化。反复慢性炎症过程终将导致项筋膜与周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