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临床径.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川崎病临床径

川崎病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川崎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川崎病(ICD-10:M3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小儿心脏病学(第三版)》,(杨思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关于川崎病诊断、治疗和长期随访的指南》(Pediatrics 2004,第114卷,1708-1733页)。 1.至少持续发热5天。 2.以下主要临床表现至少存在4项。 (1)双侧球结膜充血,无渗出。 (2)口唇和口腔改变(口唇干燥皲裂,杨梅舌,口腔及咽部粘膜弥漫充血)。 (3)多形性皮疹。 (4)四肢末端改变(急性期手足硬性水肿,掌趾及指趾端红斑,亚急性2-3周内手指和足趾甲周脱皮)。 (5)颈部淋巴结肿大(直径1.5cm),常为单侧。 3.排除具有相似表现的其他疾病。 发热大于等于5天,上述主要临床表现至少存在4项即可诊断为川崎病。发热大于等于5天,主要临床表现不足4项,但是超声心动图或血管造影发现有冠状动脉异常者,可诊断为川崎病。若发热并有4项或4项以上主要临床指标,发病第4天即可诊断。 4.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CRP)增高、白细胞计数升高并出现核左移、血小板计数升高、贫血、血清谷丙转氨酶轻到中度升高、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无菌性脓尿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小儿心脏病学(第三版)》,(杨思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关于川崎病诊断、治疗和长期随访的指南》(Pediatrics 2004,第114卷,1708-1733页)。 治疗目标是减轻冠状动脉和心肌内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1.发病5-9天内给予大剂量IVIG(2g/kg),单次静滴(10-12小时),输注后48小时仍持续发热可再次给予。 2.阿司匹林(每天30-50mg/kg),热退后48-72小时减量至单剂3-5 mg/kg/d,持续用至发病后6-8周,直至无冠状动脉病变证据为止。 3.皮质类固醇激素使用仅限于应用2次或更多IVIG,仍持续发热的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30.3川崎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肝肾功能、凝血三项、心脏超声检查、输血前检查、心电图、心肌酶谱。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外周血涂片、尿培养、胸片、B超、EB病毒抗体等。 (七)选择用药。 1.大剂量IVIG。 2.阿司匹林。 (八)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血沉、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凝血三项、心脏超声。 (九)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 2.血WBC计数及CRP基本正常。 3.皮疹、球结膜充血等急性期症状基本消失。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大剂量IVIG治疗重复使用后仍高热不退者。 2.存在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瘤样扩张甚至血栓形成),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对症处理,向家属解释并告知病情,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等。 二、川崎病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川崎病(ICD-10:M30.3)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0–14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4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 完成病历书写 □ 开化验单 □ 患者家属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 □ 上级医师查房 □ 整理送检项目报告,有异常者应当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予相应处理 □ 初步确立诊断,予以相应治疗 □ 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心内科护理常规 □ 饮食 □ 阿司匹林30-50mg/(kg·d) □ 二级护理 临时医嘱: □ 血常规、尿常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肝肾功能、凝血三项、心脏超声检查、输血前检查、心电图、心肌酶谱 □ 胸片 □ 静脉丙种球蛋白2g/kg高热时降温处理 长期医嘱: □ 心内科护理常规 □ 饮食 □ 二级护理 □ 阿司匹林30-50mg/(kg·d) □ 必要时营养心肌治疗(按需) □ 肝功能异常者保肝治疗 临时医嘱: □ 高热时降温处理 □ 随访血常规、CRP 主要 护理 工作 □ 入院护理评估 □ 入院宣教 □ 定时测量体温 □ 每日护理评估 □ 定时测量体温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文档评论(0)

ybcm96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