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对词的发展贡献
苏轼对词的发展贡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代文豪,是北宋文学最高成就的杰出代表,他在诗、词、散文里表现出的豪迈气魄,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尤其他在词境扩大,词风变革等方面,开创了词创作的新阶段,为词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从而奠定了他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扩大了词的题材悼亡之词在传统的抒情诗所表达的个人情感中,最动人的是生离死别之情,以词写悼亡,是由苏轼首创。在东坡夫人王弗逝世十年之后,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以凄厉的音响,不断变换节奏的句式,恰当地表现心潮的激荡和抑郁不平的情怀,是中国词史上第一次把悼亡题材引入词中,另一首《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将咏梅与悼亡合写,以花喻人,含蓄空灵,感情真挚,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农村之词?与山水诗一样,描写农村风情、景物的田园诗也一直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苏轼不仅注重内心世界的开拓,还注重外在世界的拓展。苏轼之前的词作,所表现的生活场景很狭小,主要局限于封闭性的画楼绣户、亭台院落。而描写农村人物,反映农村风情,以农村题材入词,于文人词中则始于苏轼。????????(三)言志之词?宋朝几乎从立国起就一直受强悍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和侵扰,但宋朝皇帝却制定并推行了重文轻武,重内轻外的基本国策,这就造成了在宋朝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怯弱苟安、及时行乐的厌战心理。因此,盛唐那种描写边塞的奇异风光、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歌颂将士们奋勇杀敌的英雄主义精神的诗篇在北宋文坛中是极其少见的。然而,在东坡集中已有了某些抒发自己在政治上的抱负以及感慨的词篇,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实际上已经将词涉足于中国传统诗歌的最高境界--言志的境界了,为南宋词人言志词的繁盛奠定了基础。?开拓词之境域,丰富词之内容,苏轼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表明:词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除了开创词的悼亡题材、农村题材、言志题材之外,他还在词中大量描绘了自己的日常交际、闲居读书以及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为我们研究苏轼以及宋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提供了参考依据。赠答词、送别词、田园词、爱情词、咏物词、咏史词、谐谑词等都蕴含于苏轼的词中。这样一来,苏轼不仅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而且更有助于丰富词的情感内涵,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位,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平等地位的抒情文体。? ??二、诗词一体、以诗为词的创作主张。? ????????(一)诗词一体?是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突破了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诗庄词媚?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新词,此古人之长短句诗也。苏轼不仅将词与诗相提并论,而且认为词就是诗,只不过词与诗在外在形式上存在差别,但它们二者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该是一致的。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的文学地位提高,使词与诗具有同等的地位,所以,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将诗的题材与风格引入词中、实现诗词的相互渗透与沟通,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以诗为词?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手段就是以诗为词,也就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主要体现在:以诗入词,运用题序和典故。? ????????1.以诗入词?以诗入词也就是取意于诗,在苏词中,以诗入词的词作并不少见,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首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取意于李白《把酒问月》中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起舞弄清影取意于李白《月下独酌》中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在词的创作中取意于诗,就会使词的创作不拘谨,不受束缚,有较高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古人的诗被信手拈来随意放入词中,自然地表现创作主体的心灵世界、性情怀抱,让我们不能不感叹苏轼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卓越才能,为后代文人的词创作提供了学习的范本。????????2.运用题序?苏轼之前的词,大多是应歌而作的代言体,只要词有调名,表明其唱法即可,所以,绝大数词并无题序。苏轼则把词变为缘事而发,因情而作的抒情言志之体。所以,词人所抒的是何种情志,词是因何事而发,苏轼以题序的形式在他的词作中都有所交代和说明。他在词中与诗一样采用标题和小序的形式,使词的题序和词本文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例如:《水调歌头》的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不仅交代了创作的时间、缘由,也确定了词中所抒情感的指向,也可以丰富和深化词的审美内涵。 ??????3.运用典故?词中用典既是一种代替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词中用典始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在苏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较浓厚的叙事性和纪实性。词中两处用典,上阕用孙郎射虎之典,以孙郎自喻,不仅显示出自己的胆略和勇气,而且表达了为国立功的雄心。下阕用持节云中之典,以魏尚自比,希望被朝廷起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