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七讲孔子与《论语》(修改).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讲孔子与《论语》(修改)

第七讲 孔子与《论语》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我们需要孔子 1982年,诺贝尔奖得主们在巴黎的例行聚会中,谈到21世纪人类需要什么思想时,几经斟酌,得出的答案同样是:孔子思想。 世界需要“仁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事父母,能竭其力。 四海之内皆兄弟。 言必信,行必果。 敏而好学。择善而从。见贤思齐。见利思义。 有教无类。 道德修养 礼义廉耻 道德自律 理想人格 人际关系 和而不同 和谐社会 夫子何人? 夫子何人? 大成至圣文宣王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封“文宣王”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封“至圣文宣王” 元武宗大德十一年:封“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世宗嘉靖八年:封“至圣先师” 清顺治二年:封“大成至圣文宣王” 乾隆为北京孔庙大成殿题联: 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儒家创始人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文化黄金时代 战国时代(前475—前221)诸子百家时代 儒【孔子,创始者】 墨【墨翟】 名(辩)【惠施、公孙龙】 法【韩非子】 道【老子;老聃;李耳】 明确的生活目标 清晰的生命轨迹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专心研究学问) 三十而立(立定志向,有所成) 四十而不惑(明白事理而不困惑) 五十而知天命(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 六十而耳顺(耳闻其言而知其旨)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想到哪里做到哪里,不会越出法度。) 好学博学活学 《论语》中64次提到“学”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朝闻道夕死可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孔子是一个有着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宏大的抱负丰富的阅历的大人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 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 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 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 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 他很惶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北大教授李零) 为何叫“论语” ——“论语”命名的意义和由来 班固《汉书·艺文志》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注意 1.“论语”: “论”:“论纂”,编撰。 “语”:“语言” “论语”:把“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纂”起来的意思。 2.“论语”的名字当时就有,不是后来别人给它加的。 赏析《论语·先进(节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