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讲:先秦思想发展概要 春秋(一)孔子.ppt

第二讲:先秦思想发展概要 春秋(一)孔子.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 先秦思想发展概要 一、商周宗教思想 1、时间线索: 公元前21C,夏,传子世袭;原始宗教(祖先、自然崇拜)转化为人为宗教(神灵崇拜)。 公元前16C,商,至上神崇拜。 公元前11C,周,天祖分开,天命转移,有孝有德。 2、思想特征: (1)神权社会思想 夏代以后,中国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统治阶级认为社会上的一切都应被他们所统治,因而他们设计出来的神间世界也和人间一样,有一个支配一切的主宰即天帝。夏商时期神权社会思想,是奴隶主阶级设计出来的一种本阶级的理想社会的模式。 (2)行为规范的思想 第一、关于人的个人修养,商代强调一个“德”字。 第二、人们要完成“德”的修养,必须用“礼”作为行为规范。 第三、商代所谓“礼”,具体表现主要是“孝”。 第四、评价:商代的“德、礼、孝”的思想体系目的在于以此作为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控制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以整合社会秩序。 3、西周宗法制反映的社会继替和社会整合思想 (1)周代宗法制反映的社会继替思想 (2)周代宗法制反映的社会整合思想 4、西周“礼治”思想 (1)周代礼治思想的基本原则 (2)西周礼治思想的社会功能 (3)西周礼治思想在中国社会思想发展史上的意义 5、周公旦的敬天、明德、保民思想 (1)敬天思想 周灭商之后,继承了商代的神权社会思想,周公旦称受命于天,所以要敬天,就是因为他认为周代的统治权是由天赋予的。 (2)明德思想 周公旦认为上天授命的原则是看谁有德行,所以他主张“明德”。“德”作为一个社会伦理范畴,是指人对社会规范德体会,道德是通过行为规范发生作用德,利用这些行为规范去调整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统治阶级道德的重要职能。 (3)保民思想 敬天、明德、保民是密切联系的。德行施于天命,就是“敬天”;施于尊祖敬宗,施于人事,就是“保民”。周公旦认为,天的意志是靠人民的意志来体现的。周代形成了成体系的社会治理思想,是中国奴隶制社会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6、原始宗教的产生与封建宗法制的形成 (1)原始宗教的产生 原始宗教是原始人类受到自然界沉重压迫,把自然力和自然物神话的结果。 其形式: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灵物崇拜—偶像崇拜。 思想基础:人有灵魂、灵魂不死。 第一、从万物有灵到多神崇拜 万物有灵观念形成于仰韶文化时期(BC5000—BC3000)。 方法:类比 日神—羲和;水神—河伯:火神—祝融;风神—飞廉;雷公、电母。 第二、从动物崇拜到图腾崇拜—《山海经》 《南山经》:神灵—鸟、龙 《西山经》:马、牛、羊、虎、豹 《北山经》:蛇、猪、马 《东山经》:人身龙首、兽身人面 《中山经》:人面鸟身 图腾崇拜的对象不再是个体而是类,是人类思维的升华,龙图腾的出现反映了古代文化的融合性。 第三、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 龙山文化中陶祖、石祖的出现标志祖先崇拜的兴起(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 男性——力量、才智、贡献 英雄祖先的神化: 炎帝——神农氏——首创农业 黄帝——轩辕氏——缔造华夏 (播百谷草木,制衣冠,造舟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在此期间有了文字,居五帝之首。) (2)血缘关系与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形成于西周。 祖先崇拜——宗庙制度 族外婚——族内等级婚 禅让(氏族相互继承权)——嫡长子继承制 氏族的相互保护——族内、宗族的相互保护 以井田为基础,以血缘为纽带,以邑里村社为基础,以世袭分封为政权结构,以宗庙社稷为权利象征的等级特权制度。 二、春秋时代思想 (一)、孔子 1、孔子的社会思想 (1)生平简介: 孔子(BC551-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昌平陬(ZO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2)思想著作:《论语》。 2、“礼治”与“正名”思想 (1)“礼治”思想。孔子所说的“礼”,不但是一种政治原则,而且也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