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五讲 农村社会组织.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讲 农村社会组织 本章学习要点: ◇ 农村社会组织的历史变迁 ◇农村社会组织的特点 ◇农村社会组织体系建设及演变趋势 一 农村社会组织的历史变迁 1、农村社会组织的界定 农村社会组织是农村中为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执行特定的社会职能,并根据一定的规章、程序而进行活动的人群共同体;是农村社会从无序到有序发展和一种状态和过程,是一定社会成员所采取的某种社会生活方式。 2、周以前的农村社会组织 夏商的农村社会组织 井(八家为井) 邻(井一为邻) 朋(邻三为朋) 里(朋三为里) 邑(里五为邑) 都(邑十为都) 师(都十为师) 州(师七为州) 周代农村社会组织(王邑:六乡、六遂制) 六乡(王城百里之内) 比(五家为比) 比长 闾(五比为闾) 闾骨 族(四闾为族) 族师 党(五族为党) 党正 州(五党为州) 州长 乡(五周为乡) 大夫 周代农村社会组织(王邑:六乡、六遂制) 六遂(王城百里之外) 邻(五家为邻) 邻长 里(五邻为里) 里宰 cuo(五里为cuo) cuo长 鄙(五cuo为鄙) 鄙师 县(五鄙为县) 县正 遂(五县为遂) 遂大夫 周代农村社会组织 诸侯 轨(五家为轨) 轨长 里(十轨为里) 里司 连(四里为连) 连长 乡(十连为乡) 良人 ——《管子·小臣》 国(五乡)乡师 乡(五州)州长 州(十里)里尉 里(十游)游宗 游(十家)什长 伍(五家)伍长 ——《管子·立正》 周以前的农村社会组织的特点: ◆农村基层社会组织是一种多功能的综合的组织体系; ◆政教合一;文武合一;政社合一 ◆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目的在于实现社会整合 3、秦汉至隋唐的农村社会组织 秦国农村社会组织 北朝农村社会组织 汉朝农村社会组织 隋朝农村社会组织 晋朝农村社会组织 唐朝农村社会组织 南朝农村社会组织 五代十国农村社会组织 秦汉至隋唐农村社会组织(乡亭制) 邮(五里一邮) 秦 亭(十里一亭) 乡(十亭一乡) 伍(五家为伍) 什(二伍为什) 汉 里(十什为里) 亭(十里为亭) 乡(十亭为乡) 秦汉至隋唐农村社会组织(乡亭制) 里(百户为里) 晋朝 乡(根据户数的变化设立) 伍(五家为伍) 什(二伍为什) 南朝 里(十什为里) 亭(十里为亭) 乡(十亭为乡) 秦汉至隋唐农村社会组织(乡亭制) 邻(五家为邻) 北朝 里(五邻为里) 党(五里为党) 保(五家为保)→里(百家为里) 隋朝 闾(五保为闾)→乡(五里为乡) 族(四闾为族) 秦汉至隋唐农村社会组织(乡亭制) 里(百户为里) 唐朝 乡(五里一乡) 里下设邻和保 归并乡村(二伍为什) 五代十国 百户为团(十什为里) 每团设三户为耆老 秦汉至隋唐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特点: ◆只有乡治,缺乏乡情、乡亲、生产互助、丧葬嫁娶、守望相助、贫穷相济的职能; ◆只有政治的整合,而无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宗教生活及整体意义上社区生活的整合及其相应的组织。 4、宋至清末的农村社会组织 北宋的保甲制 十家为保;五十家为大保;五百家为都保;(兵制) 三十家为甲,设甲头(农制) 乡里制 乡约组织:承担教化功能 社仓(备灾荒)、社学(教学) 元代的农村组织: 乡里制;社学;社仓;社制 明代承袭旧制 清顺治的村甲制: 十里制甲长 百里制总甲长 里社 镇、保、都、庄、乡、村、里、图、甲、社、约 宋以后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特点: ◆组织功能的相对专业化; ◆形成了以社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