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极拳拳论
初探杨氏太极拳的步法特点——吴荫农
2012-05-17
文/吴荫农 2012年
杨氏太极拳的步法极有特色,较之别派太极拳有三点独特的练法。
1)欲转先沉。杨澄甫所传大架子实腿转身,即在承重腿实现转身。如弓步时重心落于前腿则前脚碾转;又如分脚或蹬脚转身时用独立腿碾脚转身。碾脚转身需松沉下气不可向上耸起,坐实松透,立身中正,建立起通天彻地的一根力轴,身体旋轴而转,求得中定的劲势统领全局,即以腰为主宰的整体运动形态。
太极拳主张虚则灵灵则变,实腿转变貌似与此相悖,实则不然,这恰恰是杨氏太极拳的高深奥妙之处。太极阴阳学说有“阴中寓阳,阳中寓阴”之说,在太极拳中则表现为“实中寓虚,虚中寓实”,中变化在于实中虚变。实中无虚谓之僵,虚中无实谓之浮,双腿之间有虚实之分,单腿之中仍然有虚实之分,杨澄甫把分清虚实看做第一要义,足见其重要性。
2)进退步收于中而发于中,脚收至支撑腿内侧,再由此迈出,水平面是圆弧垂直面也是圆弧,如此脚的运行轨迹则成球面。进退有序,脚踏中门而入既沉稳又有力,便于破坏敌方的重心。被誉为“脚踏中门夺他位,是神仙也难当”,这与形意拳完全相通。
3)点起点落,迈步如猫行。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地面不允许有丝毫的拖拉痕迹,神似猫行轻柔矫健悄无声息。太极拳迈步如猫行,形意拳上步如犁地,八卦拳行步如趟泥,这是三大内功拳的步法特点,虽然提法不同形各有异,其本质却是一样的,都要求含意而行,不允许空起空落。
我们认真地观察不难发现,猫的步履中含有“粘”劲,运动起来很有章法,足起离地轻柔矫捷,足落着地沉实稳健,绝无“刨地”或“跳坑”之嫌,无论快慢始终保持点起点落的特点,把猫步起落运行的特点人格化可以用两句话概括:起如藕断丝连意绵绵,落如亲吻婴孩情切切。太极拳汲取了猫步的内涵象形取义而为之。
在练杨氏太极拳中如何实现迈步如猫行呢?我们要保持立身中正的姿势,通体放松,具备足够的腿部力量,这是实现步法轻起轻落的前提条件。迈步强调以腰胯带动腿的运行,两腿的虚实务必要分清,虚中轻含意念随心所欲,实中暗蓄松柔收放自如,上下相随协调一致。上步时充分注意:1)松腰开胯圆裆,臀下落拉长腰椎促使脊柱上拔实现虚灵顶劲,支撑腿的膝盖要适当地外展,必与脚尖保持同向。2)前脚向外碾转时胯一定要充分外展,相当于打开前进的门户,与此同时后腿的脚跟离地前脚掌仍黏着地,不可陡然拔起,身体重心逐步过渡到承重腿。3)收后腿的力源于腰胯的提携,脚收回迈出的运行轨迹很清晰地成球面状。4)以前脚尖为引导探索着迈出,大有“如履薄冰”之感,脚跟轻轻踏出点住地,脚尖自然上翘,势子不停后腿向前蹬力,前脚由脚跟、脚掌、脚趾依次着地踩实形成弓步,务必引导节节贯穿的运劲方式,前小腿尽量垂直地面不宜前倾,膝盖微微向后用力不宜向前拱力,这是养护膝盖和技击的需要,容后另行阐述。在迈步过程中身体要尽可能地保持同一高度,全部动作都要在连绵不断中匀速运行,充分体现出轻灵的境界。
练杨氏太极拳最容易犯的毛病是跳坑腿和刨地腿,所谓跳坑腿就是上步时带着体重向前探跃落地,刨地腿就是上步时脚跟距地面较高硬生生地落下,像用镐头刨地似的。这是病态腿法。之所以说是病态,原因在于落地的一瞬间是失控状态,违背了立身中正支撑八面的原则。
作者介绍:吴荫农,生于1949年,十岁开始习练武术,1961年起在此京跟随崔立志(毅士)先生学练传统杨氏太极拳,1963年投在在立志入童弟子吉良夏口下继续深造,系杨式大板本笫六代传人。五十年间练拳不辍,致力于对传统杨氏太极拳的修炼与研究。他演练的拳架气势恢宏,神气贯注于举手投足间,颇有在崔毅士先师遣风。现任北京武术院华园武术培训中必顾问。
来自:/community/html/1205/402b09f5-5ca8-4da8-86d7-7c8d5c4ef1d5.htm
杨式太极拳习练常见毛病与纠正——王启跃
2011-12-31
文/王启跃
行拳走架是学练太极拳的初级阶段,要达到动作熟练有太极拳的味道,就必须首先掌握太极拳的动作结构、技术要领和性能,练就全身一体的混圆整劲。要达到这些要求,就必须依照拳理拳法行事。我习练杨式太极拳多年,今就杨式太极拳习练中常见的毛病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供初学者借鉴。
一、行拳走架常见的毛病
1.太极拳步法中的错误表现
①上步夹裆,出脚时前脚与后脚在一条线上。有的甚至出现交叉步、裆夹死,造成下肢不稳、上体晃动。
②上部裆距横宽,出脚时用上步脚的外侧横跨步,有的用上步脚跟画弧(所谓圆档),造成裆距过大,使上肢转动不灵。
③上步高抬腿,上步时特意高抬腿如同上台阶,造成落步砸地。
太极拳的步法是一项动作结构严谨、技术性较强的脚下功夫,并非迈步那么简单,它和腰胯转动有着密切联系。练好太极步是练好太极拳的基本功,只有脚下轻灵、步法稳固、迈步如猫行、落脚无声,才能全身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