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害虫防治技术(135P).ppt

  1. 1、本文档共1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蔬菜害虫防治技术(135P)

蔬菜害虫防治技术 扬州大学园艺与植保学院 祝树德 菜青虫测报技术 越冬蛹发育进度法:成虫羽化高峰预测第一代2龄幼虫高峰 目测成虫法:成虫高峰期预测下一代2龄幼虫高峰期 选地:667m2 甘蓝菜或青菜地 时间:每天上午9:30,每3-5分钟观察 一次成虫数,连续3次 测报:统计每天成虫平均数,以成虫高峰日预 测下一代2龄幼虫高峰期 小菜蛾测报技术 越冬蛹发育进度法:预测第一代2龄幼虫高峰期 成虫高峰期预测下一代2龄幼虫高峰 灯光诱测法 性信息素诱测法 甜菜夜蛾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or)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白菜褐夜蛾,玉米叶夜蛾等。 (一)、分布与为害 1.分布广:从S40°至N57°全国分布。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起上升为蔬菜的最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连年暴发成灾。99年特大暴发,苏北徐州、盐城、淮阴等。 2.为害: 幼虫啃食叶片; 钻蛀果实,如青椒、番茄、棉铃等; 为害块根。 3.寄主:多食性害虫 蔬菜: 十字花科蔬菜(甜菜、甘蓝、白菜),豆科蔬菜(大豆、绿豆),茄科(番 茄,茄子)等; 葱蒜类 经济作物:棉花、玉米、牧草等 (二)、发生规律 1.世代与越冬: 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4~5代(山东、江苏、北京一年5代) 。 热带、亚热带终年繁殖,无越冬现象。江苏、山东、陕西、山西等地,以蛹在土内越冬。 2.为害与消长时间: 全年主要发生在5-9月。 春季发生迟,5月始见,7、8月开始暴 发,秋季重于春秋。 第一代幼,5月中上旬 第二代、第三代6~8月,8~9月重点为害蔬菜第四代:9月上中旬,主要为害蔬菜 第五代:10~11月 3.主要习性 成虫: 趋性:趋光性强。 产卵习性:多产于叶背或正面,单层或双层块产,卵块盖淡黄色鳞片。100~600粒/♀,最多1700粒。 活动性:昼伏夜出,白天在土块、杂草丛中,枯枝落叶中;活动:夜间20~23时最盛,交尾、产卵 幼虫: 初孵幼虫有群集性、吐丝结网,啃食叶肉,留表皮。 3龄后幼虫分散,4龄食量暴增。 幼虫有轻蛀性(蛀果为害),假死性,白天可潜伏土中,植物基部。 酷暑天幼虫喜栖于作物的顶部,造成嫩头枯萎,还可潜入根部为害,造成白菜、萝卜缺苗。 4.影响种群消长的因子: 气候因子:夏天高温干旱有利其发生。 虫源:越冬 迁飞 食料 天敌 抗药性 (三)、性信息素测报技术 通过几年的大量试验表明:甜菜夜蛾性信息素对甜菜夜蛾诱集量大,效果好,高峰期明显。7~10月甜菜夜蛾常出现4~5个高峰,可利用成虫高峰预测1龄高峰。 水盆诱捕器不同药剂对诱蛾的影响 (四)、防治措施 1.翻土灭蛹:晚秋或冬季翻土消灭越冬蛹。 2.人工捕捉:人工摘卵块和初孵幼虫的叶片。 3.清洁田园:铲除杂草、中耕松土、减少土中的幼虫成活。 4.化学防治:防治适期3龄幼虫前。 多种药剂产生了抗性,目前抗性治理的理想药剂: 5%的抑太保乳油2000x; 5%卞死克乳油2000~3000x; 5%锐劲特悬浮剂:3000x; 75%拉维因可湿粉1000~1500x; 脱皮激素类的物“米满”1000~2000x。 (一)、分布与为害 1 分布:国外主要在欧洲、亚洲的日本、印度等国发生较重。国内分布很广,各地普遍发生,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及长江以南地区发生为重,是江、浙一带豆科蔬菜的主要害虫,尤以豇豆受害最重 。 2 为害: (1)寄主植物主要是豆科:豇豆、菜豆、扁豆、还有豌豆和绿豆等。 (2)以幼虫蛀食豆类作物的果荚和种子、花器,也可蛀食茎杆、枝梢。早期造成落花、落荚;后期果荚种子被食,蛀孔处有腐烂状的绿色粪便; (3)还能吐丝缀叶、缀荚为害。 (二)、形态特征 成虫: (1)中等大小蛾类,体长10~13mm,体灰褐色。 (2)前翅暗褐色,前缘较淡。自外缘向内有大、中、小不等的三个白色透明斑,中室端站的为带状斑,中室内及下各一个白色小斑。 (3)后翅外缘黄褐色,余其为白色半透明。 (4)雄虫尾部有灰褐色毛丛,挤压后可见一对抱握器,雌虫腹末较肥。圆筒形。 卵 (1)扁平,椭圆形 (2)淡黄经色,孵化前桔红色,卵壳具4~6花纹。 幼虫 (1)老熟幼虫黄绿色,略带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