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人的遭遇【苏联】肖洛霍夫 和平的祈祷 字音字形 着想 梗概 如鲠在喉 哽咽 邂逅 狼吞虎咽 刹那 嗜好 狙击手 耽搁 胡诌 一撮盐 绞痛 吝啬 小雏儿 zhuó gěng gài gěng gěng yè xiè hòu yàn chà 刹车 shì jū dān zhōu cuō jiǎo lìn sè chú 作者简介 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作家,曾参加四年的卫国战争,期间遭受了家破人亡的悲剧,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 《静静的顿河》;其中《静静的顿河》获得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小品文《考验》、《钦差大臣》;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 关于卫国战争 1941年6月22日拂晓, 德国法西斯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动用了190个师的兵力、近5000架飞机和3410辆坦克,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妄想在三个月内征服苏联。苏联人民奋起自卫,反对法西斯德国的伟大卫国战争开始了。 卫国战争时期的苏联战士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兵临列宁格勒城下,开始了长达900天的围困。城内饿死近70万人。 1942年11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1100万人死于集中营 遭法西斯空袭后的尼卡拉耶夫市区 人口损失 城市和村庄毁于一旦 斯大林在1946年说,卫国战争中苏联损失700万人。此后不久,苏联官方又宣布损失1500万人。赫鲁晓夫公布的数字为2000万人。1990年苏联在卫国战争中损失的军民总数为2700万——2800万人。 一个人的遭遇 一、理清情节 1.开头:“我”和索科洛夫的结识。 2.中间:索科洛夫的自述。 成功逃亡 邻居来信,传来噩耗 找到儿子 儿子牺牲 领养孩子 出车祸 3.结尾:“我”和索科洛夫的分手。 梳理情节,整体把握。 “两个失去亲人的人,两颗被空前强烈的战争风暴抛到异乡的沙子……” 请根据的作者的这句话,结合小说节选部分的内容,说说主人公索科洛夫经历了怎样的遭遇? 逃回队伍——家破人亡—— 找到儿子——儿子牺牲—— 领养孤儿——外地谋生 希 望——破 灭—— 希 望——破 灭—— 希 望——破 灭 浏览课文 1、文章包括哪几部分内容,并找出主人公的心理描写的句子。 2、概括人物性格。 一个人的遭遇 家庭的毁灭 领养儿子 我与父子分手情境 逃出战俘营:____________ 家里没有回信:___________ 邻居来信:_____________ 探望老家:_____________ 找到儿子:_____________ 儿子牺牲:_____________ 邻养凡尼亚:____________ 看凡尼亚睡觉:___________ 梦见死去的亲人:__________ 激动极了 发愁,晚上睡不着觉 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 穿心的悲痛 喜气洋洋 心里好像有样东西断裂了 轻松光明 愉乐极了 收缩和绞痛 这篇小说通过 小说的主题: 一个人—索科洛夫 揭露了 在战争中的不幸遭遇 表现了 苏联人民 在卫国战争中的坚强 战争给人 的生活、心灵造成的巨大的创伤 控诉了 战争的罪恶 。 , , , 小说的主题 小说既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深重灾难,更是赞美了普通人“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慷慨无私的人道主义情怀。表达爱好和平,祈祷和平的愿望。 3.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讲述索科洛夫的遭遇,如果把题目改为“索科洛夫的遭遇”好不好?为什么? 4.文章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对象,这样运用的好处是什么?如果把题目改为“我的遭遇”好不好?为什么?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呼告式抒情更强烈,更感人,便于对话或感情交流;抒情自由灵活,亲切自然;这种人称的作用有三:①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