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视觉心理学-shang.doc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视觉心理学 客观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参差复杂、形态各异的世界,一个生生不息、瞬息万变、事过境迁的世界,我们必须随时随地与客观世界进行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交换,通过自身的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探测外部和内部世界。其中,视觉信息是人类的主要信息来源,据分析,人们通常有75%~87%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同时有90%的行为是由视觉引翠的飞因此,人们对盲人的处境表示深深的同情。 建筑以形、光、色具体地反映着建筑的质感、色感、形象和空间感,表现出建筑的尺度比例、明暗轮廓、差异对比、统一谐调、韵律结构、层次与流通、肌理与质地、积聚与分割、俯视与仰视、环境与空间、情调与意蕴、智巧与美感等等,很难想象如果离开了人类的视觉和视觉心理学将会如何。空间、时间加上感受或意念已被视为建筑的五度或六度空间。因此,了解和掌握视觉、视觉造型、心理色彩学、心理照明学等知识实属必要。 第一节 人眼的视觉(VisualSensation) 一、人眼与视觉(Vision) 人眼的构造如图3-1所示。光线通过角膜,进入睡孔,穿过水晶体和玻璃液,到达视网膜。如果用照相机进行类比,虹膜相当于光圈,可以调节进光量;水晶体相当于透镜,起聚焦的作用;视网膜相当于底片,接收光的信息。当然,眼睛要比照相机复杂精细得多。 视网膜的构造类似于大脑皮层,厚度不过0.4mm,面积约占眼球内面的2/3,约含有650万锥状感光细胞和1.2亿杆状感光细胞。锥状细胞主要在10cd/m2以上的照度水平时起作用,通常称之为明视觉器官。杆状细胞主要在3×10-3cd/m2下起作用,称为暗视觉器官,同时也负责观察物体的运动。3×10-3~10cd/旷的照度水平时,两种感光细胞都起作用,称为黄昏视觉。 锥状细胞主要集中在视网膜中心的黄斑区,特别是中心凹。中心凹(窝)具有最敏锐的视觉,但它对暗视觉却是盲区。 所有感光细胞都必须与视神经相连才能将外界信息传入大脑。视网膜上所有视神经都汇集在视神经乳点〈OpticDisk)而引出眼外。由于该乳点既无锥壮细胞又无杆状细胞,因而无法感受外界信息,这被称为盲点(B1indSpot).当两人彼此相距2米对面站立时,都只用一只眼睛看旁边的某一物点,结果两人都会发现对方竟没了脑袋。寻找盲点的这一最初的试验曾轰动一时。 平时我们之所以不容易发现盲点的存在,是因为双眼视觉将各自的盲点掩盖。即使单眼视物,眼球也在以每秒2~3次的速率在跳动,眼球跳动的发生约占观察时间的三分之一。 观察复杂图形时,眼球跳动形成线状扫描,一般一幅画的扫描路线为10次,继续3~5min,然后才进入不规则的眼睛运动。 看到感兴趣的东西,幢孔会自然扩大,这是由于交感神经的作用。对于同样两幅肖像,人们则认为瞠孔稍大些的更为动人。 二、明视(Photopic Vision)和暗视(Scotopic Vision) 人眼的明暗视觉的不同点如表3-1所示,处于二者之间的视觉被称为间视(Mesopic Vision),或黄昏视觉。 表3-1 人眼的明暗视觉对比 序号 项目 视觉 暗视觉 1 感受器 锥状(650万) 杆状(1.2亿) 2 视网膜上位置 中央,边缘少 边缘,中央无 3 神经过程 辨别 累积 4 波长峰值 555nm 505nm 5 亮度水平 昼光(3.18×10-4~3.18×103cd/m2) 夜光(3.18×10-7cd/m2) 6 颜色视觉 正常三色视觉 无彩色视觉 7 适应速度 快(约7min) 慢(约40min以上) 8 空间辨别 分辨能力高 分辨能力低 9 时间辨别 反应快 反应慢 10 感光色素 视紫蓝质 视紫红质 夜行动物如猫头鹰、蝙蝠、夜行壁虎和深海里的鱼类被认为无明视或白昼视觉,因为它们的视网膜上没有锥状细胞。日间活动的个别动物缺少杆状细胞,如晰踢、鸟类、松鼠。夜盲患者则是由于缺乏VA造成杆状细胞合成视紫红质的功能衰退,而使暗视觉很差。如果杆状细胞缺陷,即使服用大量VA也不会治愈夜盲症。 如图3-3所示,明视觉的最大敏感值在555nm,而暗视觉在507nm。如果适应亮度由明转暗,上述光谱视觉曲线则逐渐向短波方向移动。这一规律称为视觉偏移规律或普尔金效应(Purkinje’s Effect)。1825年捷克医生普尔金。(J.E.Purkinje)就发现,日光下相同亮度的红花和蓝花,黄昏时,色调同时变淡,但蓝花却比红花显得稍亮些,特别是在月光下,红色物体变为黑褐色,白的变为浅蓝,而蓝绿色却显眼得多。正像传说中我国在夜晚才出现的鬼怪通常具有青面猿牙的形象,而不是红脸大汉。 1933年斯蒂尔(Stiles)等人发现,从瞠孔边缘人射的光的亮度要比从瞠孔中央入射的光的亮度高出5倍,外界物体才能达到相同的主观亮度。视网膜细胞的这种方向感受性称为斯蒂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