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大陆漂学说.ppt

  1. 1、本文档共1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大陆漂学说

第一节、大陆漂移说的诞生  1911年秋天---文献--古生物证据--巴西和非洲之间曾有过陆地相联系。   这或许是一个涉及大陆形成和地球演化的大问题,值得认真研究探讨。  ---- 汉堡大学J.W.Koppen   为了证明大陆漂移,Wegener致力于有关证据的寻找工作,以此来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可靠性。 二、大陆漂移学说提出的的有关证据    Wegener认为:如果大西洋两岸曾经连接在一起的话,那么当时所形成的地层地质情部也应该是一致的。 因此,他最先从地质方面寻找证据。 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Cape of Good Hope)东西向的褶皱山脉与南美洲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里斯(Buenos Aires)低山相接,这是一条二叠纪的褶皱山系 。 两处山地中的泥盆纪海相砂岩层、含有化石的页岩层以及冰川砾岩层都可以相互对比。 欧洲的石炭纪煤层可以延续到北美洲。 北大西洋两侧古生代期间形成的褶皱山脉,在大陆拼合后连成一体。 北美洲与挪威南部、英国等地都广泛分布着泥盆纪相同的陆相地层。 北美洲的阿帕拉契山脉(Appalachian Mts )与爱尔兰( Ireland)一致。 魏格纳还对比了印度、马达加斯加岛、非洲之间的地层构造,也同样得出程度不等的对应关系,而这种对应关系都限于较老的地层构造。 比喻:好象一张撕碎的报纸,按原样拼接起来,报纸上的印刷文字能阅读连贯。 物种起源的单祖论观点 :相同的生物种不可能是在相隔遥远的两个地区分别独立地形成,它们必定起源于某一地区,然后直接地,或通过第三个地区传播到另一地区。 大西洋两岸许多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   园庭蜗牛:分布于德国、英国、北美洲   蚯蚓:分布于中国、日本、西欧美国东部 (肺鱼、河马、海牛等) 有袋类动物 3、古生物证据 4、古气候证据 5、古冰川证据 第二节、大陆漂移学的衰败 在学术会议上,在杂志刊物中,到处都在议论大陆漂移。许多人在初读魏格纳这部名著时,无不流露出震惊、激动,也夹杂着难以置信。在人们心目中一向是安如磐石的大陆,居然会像船一样漂浮活动,这实在不可思议,有人甚至说:“这是一位大诗人的梦”。 魏格纳这本所罗列的事实是有力的,思维和逻辑也是严谨的。 1922年一位评论者不由惊叹道:这项理论一经证实,它在人们思想上引起的革命堪与哥白尼时代天文学的变革相比拟。 45年后,当海底扩张取得重大成就的时候,加拿大的威尔逊(J.T.Wilson)对此作了完全相同的比喻。 1、大陆漂移学说的动力学问题 魏格纳也明白,如果不能从理论上对漂移的方式、力源等统称为大陆漂移的机制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那么,他的学说还是不容易站得住脚的。 他从北冰洋上漂流的冰山想象大陆在海底上漂流。   他在格陵兰从北冰洋上漂流的冰山想象大陆在海底上漂流。 海底可以移动吗?即海底具有流动性? 魏格纳强调这是力在漫长地质年代长期作用的结果。 一根火漆棒;冰。均具有可塑性。 所以,地球表层以下的物质在力的长期作用下,也可能发生流变。 1.1 地球的构造     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地球的直径为12700多公里,从地面到它心的地球平均半径6371公里。 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状况? 20世纪90年代在俄罗斯科拉半岛的一口超深井,深度已打到 12公里之下。 地下的情况是什么样子?如何知道?  ------地震波 1.2 重力和地壳均衡 1854年,英国学者普拉特(Pratt)测量过喜马拉雅山对铅垂线的影响。据他的计算,喜马拉雅山的引力应该使垂线向北偏斜58秒,但实际测量结果垂线北偏只有1秒。在南美洲以及其他一些山脉附近的测量也得出类似的结果。 难道大山是个空壳子?显然不是。研究表明山地的质量被山地以下的物质不足所补偿。在大洋区则正好相反。但通过重力测量,表明大洋区的重力值未必偏低。 大陆高山底下必有较轻物质,而大洋底下则有较重物质。对地壳的研究表明,大陆型地壳的特点是厚而轻,大洋型地壳的特点是薄而重。这样就使高山大陆与大洋区的重力处于某种均衡状态。 地壳均衡概念:从地下某一深度起,相同面积上所承载的质量是趋于相等的。 2.大陆在哪一层上漂移? 魏格纳识到陆高而质轻,洋低而质重。海洋和陆地并不是地表局部和偶然的起伏不平,而是由地壳组成的根本差异引起的。 魏格纳正是基于这一点,从地壳均衡的观点出发批驳了陆桥说。 魏格纳在他的书里这样写道“夸张些说,它们就像水和水上的冰块一样” 。他断言,硅铝质的大陆块就像一座座冰山一样沉浮、航行在较重的硅镁质岩浆里。 现代板块构造说认为,并不是硅铝层漂浮在硅镁层之上,而是岩石圈漂浮在其下的地幔软流圈之上。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当年魏格纳对于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他不可能对大陆漂移机制作出准确的解释。

文档评论(0)

quechui3886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