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生命的养料.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是生命的养料

生命是顽强的,同时也是脆弱的。因为爱,生命满怀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所以他会在困难与灾难面前表现得坚强;同样,因为缺乏爱,所以生命有时会表现得如此不堪一击,在风雨的侵袭中凋零于青春的花季。 彭沙尔说,“爱别人, 也被别人爱, 这就是一切, 这就是宇宙的法则”。我想,也许正如这句话所说,人类因为爱而存在,爱让我们勇敢地面对一切。汶川地震让我看到了同胞们的大爱无疆,玉树地震同样让我们见证了生命的顽强。然而,生命在这些灾难面前真的是脆弱的,当我们在说逝者安息,生者坚强的时候,我们是否更应该呵护心灵,感恩生命呢?在这里,我写了的一首小诗《爱与永恒》,希望在玉树地震的梦魇中给予更多的人以爱的希望与力量: “潇潇夜雨,哽噎了四月敲韵的风铃。玉树破碎的梦,此刻也一定很冷很冷。 长江和黄河的江头与河尾,已然江阔鱼沉,春水归静,而我们年轻的心,又怎会波澜不惊? 犹记得幼时田野里,轻轻吹起的蒲公英,逝者如斯,转瞬间却成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在令人敬畏的自然面前,命运或许真的飘忽不定,可我们始终坚信,爱会让坚强成为永恒,一切也都会--雨过天晴……” 我相信,爱会让坚强成为永恒,一切,也都会雨过天晴。是的,无论面临多么纠结的事情,只要我们对自己说,一切都会过去,一切也都会雨过天晴,那么我相信,也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没有什么趟不去的河了。只是现实中还是有太多的人为纷繁的事情所桎梏,太多的人喜欢作茧自缚了。于丹曾说,人们痛苦往往只是关注了外部世界,而缺少对自己内心的省察。的确,我们有时太在乎外界的东西,比如物质的追求,别人的评价,总是在跟着别人走,在这个“被时代”里,越来越多风尘仆仆的人脸上写满了无奈与麻木,只是当我们不经意间独处并直面我们心灵的时候,是否会惊诧我们已不再是曾经的自己?我们已迷失了自我?而又有多少人有勇气沉入自己的潜意识,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呢?或许“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超然态度我们无法做到,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豁然达观应该是每个人都应学会的处世态度。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也许就没有那么多心灵的樊篱与羁绊了。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但仔细玩味,发现这句话的立足点仍是占有,所以才会有占有欲未得满足的痛苦和已得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如果把立足点放到创作上,以审美的眼光看人生,我们岂不可以反其意而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如此看来,人生的苦与乐,喜与悲,正如一曲美妙的音乐中抑扬顿挫的音符,快乐的旋律假如失去了那些音符的连接只会嘈嘈切切错杂弹,而情感的波折带来的抑扬顿挫或许更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一切皆因快乐而存在,一切都蕴含快乐这青春旋律的美。 人生真的如白驹过隙,如果一生总是奔波于身外之物,又怎不会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呢?只是苏东坡清楚这一点,他同样在告诫我们,“自其内者而观之,则物曾不能以一瞬,自其外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藏也”。也许换个角度看问题,人生便豁然开朗了。可是,人毕竟是需要与周围的人联系的,在达观的态度之外,更需要我们以自己的爱来给对方以关怀,同时我们也会得到对方的爱,人生便是在这种爱与被爱中有了追求与前进的动力。 或许我们应该需要叩问一下生命的意义,可是,这样一个问题却又是千百年来哲学家以及文人墨客对于宇宙、人生永恒的思考,我们无意于从人生的轮回中遁入空灵,无意于从虚无中走向虚无,更无意于悲观地看待世界与人生。往者不再,来者犹可追。然而,汲取前人的智慧,岂不是追求人生幸福的一条捷径?爱因斯坦曾说,“个人的生命只有当它用来使一切生命的东西都生活得更高尚、更优美时才有意义。生命是神圣的,也就是说它的价值最高,对于它,其他一切价值都是次一等的。把个人以外的生命视为神圣,就引起对一切有灵性的东西的尊敬”,与此相一致,爱因斯坦多次强凋,人的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只有在献身于社会中才能找到;唯有重视至高无上的、永久的价值,才能给生命增添意义。无独有偶,英国哲学家罗素也这样说道,“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在这里,科学家与哲学家都将自己的生命与大多数人联系在了一起,而这种超脱个人主义的悲悯之心,使他们获得了更大的人生幸福,这对我们何尝不是一种有益的启示呢?我们的人生,总是与周围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我们漠视了他人在我们生命中的意义,那么我们同样也会漠视自己的生命如果我们漠视了自己的生命,留给爱我们的人的只能是无尽的痛苦,要知道,生命不是只属于我们自己,他还属于周围所有爱我们的人,而他们的爱,在某种程度上构筑了我们生命的支撑。也许有人说,当周围的人无法理解自己心中的痛苦,周围的人无以给我们爱与关怀的时候,生命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