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地史的观点来看,湖沼生命是很短暂的。由于植物遗体及泥砂的堆积,或由于地下水面的下降等原因,湖沼将会逐渐缩小以至消失。 湖沼堆积作用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水体较深,在开阔的较安静的湖泊中央,飘浮着藻类及浮游生物。这些生物死亡以后沉于水底,遵循着“腐泥化作用”的道路,形成腐泥;与此同时,湖泊边缘的浅水地带及沼泽地带的高等植物,则遵循着“泥炭化作用”的道路,形成泥炭,如图15-15(a)所示。 到了第二阶段,位于湖泊中央部分的腐泥堆积逐渐增厚,湖水也随之日益变浅;与此同时,湖泊边缘地带的泪泽植物和泥炭层,也逐渐向湖泊中央推进,因此湖泊面积就逐渐缩小,如图15-15(b)所示。 第三阶段,湖泊变得更浅、更小了,沼泽的高等植物大量繁殖,泥炭分布面积日益扩大,以致与湖泊中央的腐泥相接触,甚至两者相互交错地堆积,如图15-15(c)所示。 到了最后阶段即第四阶段,由于植物大量繁殖和堆积的结果,原来是湖泊的地方,都变成了沼泽甚至陆地,因此就只有高等植物生长和泥炭的形成了,如图15-15(d)所示。 当然,在地质历史中,常难以看到这四个完整的阶段,大都是只演化到第一、二阶段就结束了。 2.煤的形成演化及分类 成煤的原始物质主要是植物。植物分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高等植物的构造比较复杂,是成煤的主体,有根、茎、叶之分,主要由木质素和纤维素组成,还有树脂、角质层、果壳、孢子、花粉等稳定组分,它们多生长在陆地上或浅水沼泽地带。低等植物主要是各种藻类,构造简单,主要由脂肪及蛋白质组成,多繁殖于较深水的沼泽、湖泊以及浅海环境中。 成煤原始物质虽然不同,但是煤的作用(成煤作用)过程是相同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成煤的原始物质、成煤环境及成煤作用的第一阶段为泥炭化作用; 2)成煤作用的第二阶段为泥炭的成岩作用阶段; 3)成煤作用的第三阶段为变质作用阶段。 因而就有了煤的不同分类,见表15--4和表15--5。 三、主要聚煤期及煤系 如前所述,植物的大量繁殖是成煤的先决条件。因此,煤在地质历史中的分布也首先取决于植物在地史中的发展、演化与富集。 从元古代到早泥盆世,是菌藻植物时代。以藻类等低等植物遗体为原始物质的古老煤,在我国称为“石煤”。石煤一般属高灰分的腐泥煤类,在我国的上元古界到下古生界均有,在我国南方分布更广。石煤的利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从志留纪末期到早、中泥盆世,以裸蕨植物为主,这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陆生植物群,这一时期可称为裸蕨植物时代。植物从水域扩大到陆地上,这在聚煤历史上是件大事。裸蕨植物比较原始,还没有真正的根和叶。我国泥盆纪的煤见于云南禄劝、广东台山、秦岭西段等地。 从晚泥盆世到晚二叠世,是蕨类、种子蕨类植物时代。这一时期,像鳞木、封印木、芦木、苛达树等已达全盛时期。这些植物可高达几十米,在广大的森林沼泽地区十分繁茂。这就为石炭纪—二叠纪时期的造煤作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从晚二叠世到中生代早期,气候变得较为干旱,石炭纪—二叠纪的植物群开始衰退,适应能力更强的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的植物繁盛,于是进入裸子植物时代,侏罗纪和早白垩世的煤就主要是由这些植物形成的。 从早白垩世晚期开始,植物进入被子植物时代。第三纪的煤主要是由这种植物造成的。 最主要的植物群在地史中的分布如图15-16所示。 从上所述,可以看出地质历史中的植物演化对煤的形成和聚集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只有在植物大量繁殖时,才能大规模地成煤;而新的聚煤时期的出现,又总是以新的植物群的出现为前提的。 从图15-16中还可看出,石炭纪以前的煤主要形成于热带和亚热带;二叠纪至白垩纪的煤形成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在第三纪及第四纪,除寒带外,均可成煤。这说明成煤植物对气候的适应能力愈来愈强。 另外,地史中的几个主要的聚煤时期还与强烈的地壳运动时期一致,例如晚古生代石炭纪—二叠纪聚煤期正是海西运动时期,中生代侏罗纪聚煤期与燕山运动一致,新生代第三纪聚煤期又与喜山运动一致。在地壳运动的后期,在新形成的山前凹地及山间盆地中,是最有利的成煤地带。 含煤岩系是指一套连续沉积的含有煤或煤层的沉积岩层或地层,也简称为煤系。其特征如下: 1)主要由碎屑岩及粘土岩组成,有时也含有石灰岩、火山碎屑岩、铝土岩、油页岩等;含有煤层,但不一定都具有工业价值。 2)整个岩系多呈灰色、灰黑色。 3)植物化石丰富。 4)旋回性及韵律性发育。 5)沼泽相发育。此外,还常有河流相、湖泊相、海陆过渡相以及海相等。但几乎总是不存在沙漠相、冰川相、蒸发岩相等。 按含煤岩系形成时的古地理条件,可将煤系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浅海型含煤岩系:形成于浅海陆架环境,陆相及海陆过渡相地层不发育。仅含腐泥煤层,岩性岩相侧向稳定。例如我国南方早古生代的含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Rexroth lndraMotion MTX micro简明调试手册04版本.pdf VIP
- 海南省“三医联动一张网”项目建设工程招标(简称:海南省三医联动信 息平台)第三章用户需求书.PDF VIP
- 客户经理业绩考核分析系统数据库设计说明.doc
-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语文同步练习册及单元试卷.doc VIP
-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考总复习全册知识点考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巩固练习提高版.doc VIP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3基础知识自测小纸条(含答案及解析).pdf VIP
- GB50575-2010 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pdf VIP
- 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处置桌面推演脚本.doc VIP
- 智慧校园智能学习环境对城市初中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实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全册知识点考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巩固练习提高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