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农村建设给我的家乡带来的变化.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农村建设给我的家乡带来的变化

新农村建设给我的家乡带来的变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只有发展生产,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当前,发展农业生产的重点是建设现代农业。安徽省滁州市施集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自身实际,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安徽省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在农村的宽阔的水泥街道上,一幅幅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美丽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蓝蓝的天、清清的水、百鸟齐鸣、绿树红叶、宽敞的楼房、交织成网的水泥路、绿色蔬菜示范园、笑逐颜开的农民、实实在在的新生活,见证了近几年来农村的新变化。经济发展:在我们乡村仅靠农业身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但是自从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全部输出,到大城市去打工,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能源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电热,燃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糠,煤。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还减少了空气污染源,减少了村民患病率。??物质生活:在90年代的农村里,人们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灯,蜡烛照明。走亲访友,上街赶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借助于自行车,二只有5%的人用的是花销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车;出门走的是泥泞路,家中电器设备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5%的人看过黄河牌黑白电视。但是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近几年里,房屋全是钢筋水泥转投房,房中的装饰和城里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说,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自行车的行驶量多如牛毛,摩托车也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农村,几乎95%的人家都有电视机,dvd,电冰箱等电气设备也在农家是常见的,特别是电话手机等联系设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备。新农村建设不愧突出一个“新”字。文化思想教育:在社会型农村建设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个重点,现在的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达80%以上,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都有乐观的积极向上预期,宗教迷信活动日益减少。生活保障:从新世纪以来,农村各家积极参与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农村中也有贫困低保政策,使得农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根据各村不同特点,按照“一事一议”办法,采取“政府支持,民办公助”方式引导和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参与新农村建设;各村按照文明示范村的标准,硬化了村街村巷,规范了柴草粪三堆,实现了水电路三通,厩厕灶三改,建起绿化带,空地栽花种草,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改善,呈现出一幅村在绿中,人在林中的优美画卷。同时,村镇建设与实施沼气工程相结合,让每个村民都能用上安全的沼气,随着水泥路和沼气在农村的普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情景已成为历史,动物粪便、秸杆等农村垃圾变废为宝,被合理利用,净化了农村生态环境,农民的生活环境有了极大改善;“猪—沼—果”、“猪—沼—菜”等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红红火火,越来越多的农家出现了猪满栏、果满园的景象。截止目前,全县已累计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改水6万多农户,改厕4万多农户,建沼气池8000座,村庄绿化率达95%以上,100%的村民用上了自来水。为使美丽村落和亮丽风光、特色村庄和特色农业有机结合,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深入挖掘自有潜力,根据各村的种植、气候、土壤等特点,以经济特色作物为重点,打造高效特色农业生产基地,走出了一条“乡乡有品牌,村村有特产“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以为主的1万亩生产基地,各种远销海内外;、上十岭等1000亩,优质供不应求;以、东升等乡为主的7万亩优质、等高效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带动种植户2000多户,这些刚一上市便飞来无数订单;村民利用地缘优势做好温室大棚蔬菜,装满居民的“菜蓝子”。有田的种菜、搞养殖,没田的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经过引导,许多人很快成为生意上的行家里手,全县个体户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据农业部门统计,共发展特色23个,发展种养加工户多个,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1个。在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同时,还狠抓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努力提高村民素质,营造文明农村新风貌。针对农闲时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情况,这个利用闲置的房舍、改建成教育室、娱乐室、体育室位一体的活动中心,使老有所娱、小有所玩、少有所学;广泛开展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全共评选出户“文明信用农户”;开展义务巡逻、科技入户、义诊上门、联户创优、扶贫帮困等经常性服务活动各项活动。众手浇开文明花。通过一系列的文明创建活动,农村封建思想逐渐被克服农民有了初步的社会保障。一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新进展。调查的村中,78.1%农户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部分弱势群体享受了社会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社会保障体系逐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