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1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zb-针灸学

第一节 经络概论 General Outline of The Channels and Collaterals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 5、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 ◆对称分布于体表两侧。 ◆阳经分布于头、面、背腰与四肢外侧,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 ◆分布于上肢内侧的为手三阴,分布于上肢外侧的是手三阳,分布于下肢内侧的为足三阴,分布于下肢外侧的是足三阳。 ◆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太阴、阳明在前,少阴、太阳在后,厥阴、少阳在中。仅有一例外,在内踝上8寸以下至足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1、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区别 ?既不隶属于某一脏腑,又无表里络属关系,与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等奇恒之府关系密切。 ?其循行方向,除带脉绕行腰部之外,其余七条经脉均由下向上,无互相衔接的流注次序。 ?八脉中只有任脉、督脉有本经独立的腧穴,与十二经脉并称十四经脉。 (三)十五络脉 由十二正经、任、督二脉各分出一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大包),共十五条,故称十五络。 功能:十二经脉的络脉主要是沟通表里经之间的联系。任脉的络脉沟通腹部经气,督脉的络脉沟通背部经气,脾之大络沟通侧胸部的经气。 (四)十二经别、十二筋经、十二皮部 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部分。 作用:1、加强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使表里经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2、突出了头部经脉的重要性,使阴经也能通过经别到达头部,扩大了阴经的治疗范围。 十二筋经 是十二经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的体系。 作用:约束骨骼、维系关节的正常屈伸活动。 十二皮部 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输部的区域。 作用:护卫机体,防止外邪入侵。 (二)经络的病理反应 1、反应病侯 当内脏发生病变时,常常反应到其相应的经脉和腧穴上。 2、传注病邪 当病邪侵犯人体时,经络是病邪传导的途径。同时,在内脏之间疾病也可以通过经络互相传变。 胃经腧穴主治提要: 左右各45穴,起于承泣,止于历兑。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及本经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本经腧穴主治提要: 左右各21穴,起于隐白,止于大包。主治胃肠、泌尿生殖及神志病。 本经腧穴主治提要: 左右各9 穴,起于极泉,止于少冲。主治心、胸、神志病。 本经腧穴主治提要: 左右各19 穴,起于少泽,止于听宫。主治头、项、五官病,热病及神志病。 本经腧穴主治提要: 左右各67 穴,起于睛明,止于至阴。主治头项、背腰,脏腑及神志病。 本经腧穴主治提要: 左右各27穴,起于涌泉,止于俞府。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及肾、肺、咽喉病。 本经腧穴主治提要: 左右各9 穴,起于天池,止于中冲。主治胃、心、胸病及神志病。 本经腧穴主治提要: 左右各23穴,起于关冲,止于丝竹孔。主治头侧、耳、目病,腹胀、水肿、小便不利等。 本经腧穴主治提要: 左右各44 穴,起于瞳子廖,止于足窍阴。主治头、目、耳等五官病,喉病,情致病及胆道病。 本经腧穴主治提要: 左右各14 穴,起于大敦,止于期门。主治肝病及泌尿生殖系统病。 第二章 腧穴 The Acupoints 十四经腧穴主治异同表(了解) 手三阴经 手三阳经 足三阳经 足三阴经 任督二脉 常用骨度分寸表1 常用骨度分寸表2 针刺前的准备: 1、针具的选择 临床常用的针具有四种,即毫针、三棱针、皮肤针、钦针。其中三棱针用于放血、排毒、排脓;皮肤针又称梅花针、七星针,用于皮肤叩刺;钦针用于皮下埋针;毫针是最常用的针具,根据长短、粗细的不同,可制成多种针具,如30号1寸针 ? 2、体位的选择: 仰卧位、侧卧位、伏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 3、消毒: 包括针具消毒、穴位消毒、医者手指的消毒。 得气 得气是针刺腧穴时所产生的经气感应,是针刺取效的关键。针下得气时患者有酸、麻、胀、重的感觉,医者针下有沉紧、沉涩的感觉。 针刺补泻手法 传统的补泻手法有提插补泻、捻转补泻、徐疾补泻、开阖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平补平泻。 ? 针刺异常情况及处理 常见的异常情况有晕针、滞针、出血、血肿、弯针、断针和气胸。 6、后溪(手太阳小肠经) [定位]:在手掌尺侧,微握拳,第五掌指关节掌横纹头后的赤白肉际凹陷中。 [主治]: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癫狂,疟疾,盗汗,热病,头项强痛,手指挛急、麻木,肩臂疼痛,落枕,急性腰扭伤,癔病等。 [操作]:直刺0.5—1寸。 9、太溪(足少阴肾经) [定位]: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主治咽喉干痛,齿痛,耳聋,耳鸣,头晕,咳血,气喘,消渴,月经不调,不寐,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 [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