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中医药基础
中医药基础 (二)特征 4.常见表现: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口苦口干,身体困倦,心烦懈怠,胸脘痞闷,眼睛红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结或黏滞不爽臭秽难闻,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量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象多滑数。 中医药基础 (二)特征 5.发病倾向:易患有痤疮、黄疸、热淋等病证。 6.适应能力:夏末秋初湿热交蒸气候,或湿重、气温偏高的环境较难适应。 中医药基础 (三)调养 1.精神调养:湿热质者要学会舒缓情志,掌握化解和释放不良情绪的方法,学会正确对待喜与忧、苦与乐、顺与逆,保持稳定的心态。 2.饮食调养:湿热质者宜选用具有清淡祛湿作用的食物,不宜多食性热生湿、肥甘厚腻的食物。如体内热盛者,还应禁忌辛辣燥热、温补的食物 。 中医药基础 (三)调养 3.起居调护:湿热质者不宜长期熬夜及过度疲劳;注意保持二便通畅,防止湿热郁聚;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皮肤病变。尽量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工作或居住。此外必须力戒烟酒。 4.运动锻炼:湿热质者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排泄多余的水分,达到清热除湿的目的。 中医药基础 七、瘀血质 体内有血液运行不畅的潜在倾向或瘀血内阻的病理基础,以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一)成因 先天禀赋不足;长期七情不调,生活不规律,或久服寒凉的药物或食物,或长期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或慢性疾病影响等 。 中医药基础 第四节 体质学说 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体特征。 中医药基础 第四节 体质学说 根据人体脏腑、阴阳、气血、津液的盛衰偏颇,人们的体质大体可分为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等八种基本类型。 中医药基础 一、平和质 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脏腑功能状态强健壮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 (一)成因 先天禀赋良好,后天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饮食结构合理。 中医药基础 (二)特征 1.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2.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3.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中医药基础 (二)特征 4.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味觉正常,唇色红润,精力充沛,不易疲劳,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口良好,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和有神。 5.发病倾向:平素较少生病。 6.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中医药基础 (三)调养 1.精神调养:防止情志出现偏颇而影响体质的改变 。 2.饮食调养:平衡膳食,食物多样化,饮食应有节制 。 3.起居调护:起居有常,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顺应四时,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 中医药基础 (三)调养 4.运动锻炼:经常、适量的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但运动量不宜过大,因人而异。 中医药基础 二、气虚质 由于一身之气不足,以气息低弱、脏腑功能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一)成因 先天禀赋不足,如孕育时父母体弱,或年长受孕,早产等;或后天失养,如人工喂养不当、偏食、厌食等;或因劳逸失常、思虑过度、大病久病后气亏、年老气弱等。 中医药基础 (二)特征 1.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2.形体特征:肥瘦之人均可见,多肌肉松软。 3.心理特征:性格柔和,喜静懒言,胆小不喜欢冒险 。 中医药基础 (二)特征 4.常见表现:平素体倦乏力,气短懒言,语音低怯,面色苍白,目光少神,肢体容易疲乏,稍活动即汗出,头晕,健忘,毛发不泽,口淡,唇色少华,舌淡红、胖嫩、边有齿痕,脉象虚缓。若患病则诸症加重,或伴有咳喘无力;或食少腹胀、大便溏泄;或脱肛、子宫脱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惫;或腰膝酸软、小便频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带清稀。 中医药基础 (二)特征 5.发病倾向:平素体质虚弱,易患感冒、内脏下垂、虚劳等病;或病后抗病能力弱,易迁延不愈。 6.适应能力:平素不耐受寒邪、风邪、暑邪。 中医药基础 (三)调养 1.精神调养:气虚质者性格喜静懒言,应培养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不可过度劳神,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 。 2.饮食调养:气虚质者宜选用性质平和,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食物,不宜多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饮食不宜过于滋腻 。 中医药基础 (三)调养 3.起居调护:气虚质者易于感受外邪,应注意季节转换、气候变化,注意及时保暖,不要劳汗当风,以防止外邪侵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标阀门型号编制方法JBT308-2004.PDF
- 2024年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春季校园招聘45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76G-3预应力长向圆孔板.pdf
- 数字媒体艺术_梦境主题“梦幻之旅”插画绘本设计.docx VIP
- 演示文稿国际结算的几种方式.ppt VIP
- C被遗弃的少女 das verlassene magdlein声乐正谱五线谱钢琴伴奏.pdf
- 七年级下数学数形结合附答案解析.pdf
-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 5 岩石、沙和黏土.ppt VIP
- 软件系统试运行报告.doc VIP
- DLT 284_输电线路杆塔及电力金具用热浸镀锌螺栓与螺母.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