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病学说的历程及现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络病学说的历程及现状

韭塞主医荭丝旦壁生g旦筮28鲞筮8赶麴i丝醇jQ丛D世匹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ugust,2009.V01.28,No.8 络病学说的历程及现状 冯玮1 指导:陈志刚2 【摘要】络脉的概念最早见于先秦至战国时期的医学著作《内经》,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络病学说形成于先秦,发展 于汉后,鼎盛于清代,当代又成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简单回顾络病学说的历史沿革,总结现代一些文献的观点, 指出各种因素而导致络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的一类病证通称为络病,总结了络脉的生理特点和生理功能,并概括了络病的病 因病机,络病的西医病理生理学基础,络病的特点等内容。 I关键词】络病学说;络脉;络病 络病是广泛存在于多种内伤疑难杂病和外感重 一。并认为“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也 症中的病理状态。近年来。络病学说得到了长足的发 ……”.提出了外感热性病及内伤杂病的辨治总 展。对临床治疗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及一些慢 纲。《金匮要略》论述了肝着、黄疽、水肿、痹证、虚 性肝病、慢性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络 劳等络脉病证的发生与络脉瘀阻的病机有关,并 病学说的历程及现状的回顾和分析。以期对临床有 首创活血化瘀通络法和虫蚁搜剔通络法。《金匮要 一定的提示意义。 略·血痹虚劳病脉证》中大黄廑虫丸方的组方开启 1络病学说的起源与沿革 了辛温通络、虫药通络之先河。 络病是广泛存在于多种内伤疑难杂病和外感重 对络病学说贡献最大者首推叶天士。叶氏创造 症中的病理状态。络病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该书 性地继承和发扬了前代的学术成果,将《内经》中 首次提出“络”的概念。并奠定了络脉与络病的理论 有关“络”的生理认识。加以深化,引入到内伤杂病 基础;临床证治奠基于《伤寒杂病论》,以《脏腑经络 的病理阐释中【¨。明确提出了“久病人络”和“久痛 先后病脉证》作为外感热性病及内伤杂病的辨治总 人络”的科学命题,强调“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 纲,首开辛温通络、虫药通络之先河;至清代叶天士 人络”。从全新的角度揭示了一般疾病(多属内伤、 创“久病入络”、“久痛人络”说及络病治法用药。始形 脏腑病变)由浅人深、由气及血的演变规律,认为络 成重要的病机理论,从而形成中医络病学说发展的 病分虚实。总以络脉阻滞为特点,其主要病变为络 “三个里程碑”。 中气滞、血瘀或痰阻,并创立了辛味通络诸法,从 《内经》论络,泛指各类络脉,如《灵枢·脉度》云: 而形成了较系统的络病理论。堪称是络病学说的 “经脉为里,支而横着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素问· 集大成者。叶氏“久病人络”说和“久痛入络”说及 调经论》云:“风雨之伤人也,先客于皮肤,传人于孙 其理、法、方、药,是对内伤杂病理论和治疗学上的 脉,孙脉满则传人于络脉,络脉满则传人于经脉。”从 ~大发展.也为后世活血化瘀疗法的研究提供了 而奠定了络脉与络病的理论基础;并认为初病在络, 重要的借鉴,启发了新的辨证思路和用药规律,予 络为疾病传变的途径。《素问·百病始生》日:“是故虚 后世医家以巨大影响。 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留而不去.则传人于络 在传统中医络脉络病学说中,络脉系统、络病机 脉,在络之时,痛于肌肉,其痛之时息,大经乃成,留 制为其两个基本体系.络脉系统是中医脏腑、经络理 而不去,传舍于经……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着 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络病机制则涉及了中医的病 孙络,或着络脉。”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