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故都的秋(必修一)
故 都 的 秋 郁达夫 感怀秋天 请用一句诗来表达你喜欢什么样的秋天。 学习目标 1、赏析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故都的秋景;体会作者细腻深沉的情思。 2、借鉴本文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自学检测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散文钞(chāo) 一椽(yuán) 嘶(sī)叫 耗(hào)子 B.潭柘(zhè)寺 落蕊(ruǐ) 橄榄(lǎn) 落寞(mò) C.普陀(tuó)山 房檩(lǐn) 陪衬(chèn) 夹袄(ǎo) D.廿(niàn)四桥 着(zhuó)衣 混沌(dùn) 椭(tuǒ)圆 意读·整体把握 (1)读完课文,你能直接体会到作者流露出对故都的秋的感情的语句有哪些?文眼是哪一句? 品读·探究 品景语情语 朗读课文3——11段。在听读时,请圈画出作者所描绘的景物。选择你最喜欢的景物描写的句子,咀嚼品味关键词,体会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分析其中所蕴涵的情感。 合作探究 结合全文来看,你觉得作者是悲秋还是颂秋?说明理由。 小组讨论交流,时间3分钟。 课堂小结 诗人说:一花一叶总关情。 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景, 就是一个主观世界 。 作业:类文迁移 课后请认真阅读郁达夫《北平的四季》中写秋的一段文字 ,品味秋景,体味秋情。试与课文比较,作者在这里所撷取描绘的秋景有何异同。 课外荐读 1、林语堂《秋天的况味》;《郁达夫精选集》 2、搜集古诗文中写秋的篇章,做一个摘抄,然后认真品读品读。 * 授课人:李家全 北京郊外的秋景 香山红叶 我喜欢 之秋。 我喜欢“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奔放之秋; A 椽chuán子 文眼: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因为这句话不仅道出了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而且,还 流露出作者对北国之秋的情有独钟。 分析依据:“可是”、“却”两个转折词,“特别地”表示强调,“来得 ……来得……来得……”排比句,更有韵味,情感也更强烈些。若 改成“却特别地来得清、静、悲凉”的话,就全然没有那个味了。 (2)试着来理解这一句。 赏析示例:我喜欢的描写是“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屋子是“租”来的,可见踪迹漂泊辗转不定;“一椽”可见心态平静,要求不多;“破屋”足见破败荒凉之意;一“泡”一“坐”足见心情悠闲;“也能”说明范围之广,容易饱尝;“很高很高”显出辽阔,空寂;“碧绿”“青天”显出十足的凉意;而且“碧天”衬“白鸽”,色彩对比鲜明;能听到“驯鸽的飞声”,足见心情之悠闲,反衬出秋的静寂。 2.“悲凉”的秋味—— ⑴家国多舛、身世浮沉使然。 ⑵创作风格、审美倾向使然。 3.写法总结:本文写景抒情的方法 1.一曲悲凉的颂歌。可谓是“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 以情驭景,以景显情。在客观事物中融入自己的主观感情,使“物皆着我之色彩”。 学习写景状物 齐读第11自然段。 仿照课文对枣子树的描写,描写一种你 喜欢的果树。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一段文字。时间5分钟。 当堂训练 本文,作者采用“ ”的写法,引领我们一起赏秋色,听秋声,品秋韵。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作者对故都的秋的那份 之情。 此种写法,古诗词里颇为常见。姑举一例: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以情驭景,以景显情 眷恋 故都的秋是一首诗,深沉而含蓄; 故都的秋是一幅画,美丽而落寞; 故都的秋是一支歌,忧伤而苍凉; 故都的秋是一杯茶,苦涩而清醇。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