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故宫《石渠宝笈》特展一览
清 王致诚 十骏马图册 清 王致诚 十骏马图册 清 王致诚 十骏马图册 清 王致诚 十骏马图册 清 王致诚 十骏马图册 “石渠”一名,典出《汉书》。西汉皇家藏书之处称“石渠阁”,在长安未央宫殿北。乾隆帝以“石渠”为内府书画著录命名,表现了对古代文化传统的景仰和追溯。 乾隆九年(1744),爱新觉罗弘历颁布上谕:“内府所储历代书画积至万有余种,签轴既繁,不无真赝,顷释、道二典已编为《秘殿珠林》一集,此外并宜详加别白,遴其佳者荟萃成编。” 乾隆十年(1745),《石渠宝笈》正编44卷开始汇编,参与者十人都是进士出身,有张照、梁诗正、励宗万等,他们不仅是词林高手,而且精通书画。 为了改善《石渠宝笈》正编的不完备,乾隆五十六年(1791),弘历再次命王杰、董诰、彭元瑞等人编撰《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收录《正编》未录和臣工们新近敬献的作品。《续编》共40册,体例依照《正编》,不再品评书画的等次,但每件书画详加记载,并列有总目,方便日后稽查。 到了嘉庆二十年(1815),英和、黄钺、姚文田等人奉旨编撰《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三编,共120册,收录作品2000余件,体例依照《续编》,前有目录,另在每卷前列分目,更加便于稽查检阅。但三编仅有抄本,没有付诸印刷,收入《四库全书》之中。学者罗振玉编有《石渠宝笈三编目录》,可供参考。 《石渠宝笈》经过初编、续编和三编,收录藏品计有数万件之多。其中著录的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分书画卷、轴、册等九类。每类又分为上下两等,上等是真而精的作品,编者对其进行详细记述,下等是品相不佳或存有疑问的,记述也相对简略。最后,再根据其收藏处所编撰,如乾清宫、养心殿、三希堂、重华宫、御书房等地,各自成编。 全书编修定稿后,又指定专人以小楷缮写成朱丝栏抄本两套,分函加以保存。现在一套存放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另一套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通过专家研究,现在国内文物鉴定界基本可以肯定,《石渠宝笈》中除了有在中国书画史上不容忽视的精品瑰宝外,还有历代大量的伪作和仿作,其中既有明末“苏州片”,也有清当代作伪的古代“巨迹”或当时“四王”的“名笔”。更有少数人如高士奇,他故意把自己收藏中的精品留在家中另立秘册,而将伪劣、价廉之品进呈给皇帝,其中一些也入了《石渠宝笈》著录。 另一方面,在中国传统社会,皇帝一言九鼎,文臣的鉴定还会受到皇帝喜好的制约。例如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传世的明清两代名家摹本多达10余本,乾隆就曾先将摹本当作真迹,反复题咏,并著录进《石渠宝笈》初编,后来当真迹出现时,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只能命词臣梁诗正将真迹题为伪作,后来此卷也被编入《石渠宝笈》三编。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石渠宝笈特展 开始:2015-09-08 结束:2015-11-08 地点:故宫博物院武英殿 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特展》网络版 E-mail文化传播网 《石渠宝笈》,全称为《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是距今最近的官藏大型著录文献,成书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历时70余年。《秘殿珠林》主要载录释道书画,而《石渠宝笈》则著录一般书画,按照“千字文”字头编号来编写,收录作品7757件,成为中国书画收藏史上的集大成之作。 “石渠宝笈特展”是故宫博物院为纪念建院90周年而举办的系列大展中的重量级展览,分为“典藏篇”和“编纂篇”两个部分,旨在体现《石渠宝笈》编纂及其著录书画的特点,让观众了解清宫典藏书画的聚散和特质。展览分两期,自9月8日至10月11日为第一期,10月12日更换部分展品,自10月13日至11月8日为第二期。 “石渠宝笈特展——典藏篇”在武英殿展出,以《石渠宝笈》著录书画为主轴,注重揭示书画收藏、流传、辨伪的历史。本展区展出82件(套)书画藏品,大多为历代书画中的经典之作。据介绍,此次展出的文物规格之高,一级品之多,在故宫博物院乃至博物馆界都难得一见。其中,东晋顾恺之的《列女图》(宋摹本)和传为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反映了我国最早名家人物画和山水画的风格。东晋王珣《伯远帖》为王氏家族唯一传世真迹。长528厘米的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这次全卷铺开陈列。10年来,《清明上河图》仅在香港和日本展出过两次,但都未曾全展开。 “石渠宝笈特展——编纂篇”在延禧宫展出,以《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来源、编纂人员、编纂体例、贮藏地点及其版本与玺印五个部分逐次解析《石渠宝笈》诸编的内容与特征,展出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诸编著录的典型作品72件(套),其中图书善本12册,《石渠宝笈》所用宝玺15件,直观诠释这一书画著录巨作。本部分展出的晋顾恺之《洛神图卷》,画卷中乾隆及内府大臣的题识再述了《石渠宝笈》这一书画著录巨著的编纂体例与其严谨的考据特点,并生动地勾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