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想教学起始十三经.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化思想教学起始十三经

中国文化思想的特征及发展 第一节 商周时期的祖先崇 拜和道德取向 商朝的甲骨卜辞中已反映出明显的祖先崇拜思想。 对“帝”的崇拜—“宾于帝”—祖先崇拜 天命靡常“观念 周人崇拜天,本质没变。 产生“天命靡常”观念。 《尚书·.康诰》记载: 周武王在封康叔于卫国时说:“汝小子封,惟命不于常,汝念哉!” 还说:“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 “以德配天”和“敬天保民”。 《国语·周语》记载周厉王暴虐骄 奢,国人极为不满。召公警告厉 王,厉王则让卫巫监谤。百姓们则 “道路以目”。召公再次强调说: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文物例证 “遂公盨”上,铸有98字的铭文,这是 一篇专门阐述“德治”的论文。它以大禹 治水、施德天下为例,讲述了“为政以 德”和“以德行事”的必要。铭文中六次 提到“德”字,这是目前所发现的关于 “德治”的最早文献记录。 第二节 春秋时期的民本思想 民众在政治变革中显示出巨大的 力量,促使政治家、思想家们大 大加深了对民众的认识。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 后致力于神。” “祭祀以为人也。民,神之主也。用 人,其谁飨之!” “民和而后神降之福。”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国之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周内史叔兴评论“陨石于宋五”、“六鷁 退飞过宋都”:“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 生也。吉凶由人。” 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孟子对民本 思想做了很好的总结,他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第三节 先秦诸子学术 思想 一、儒家 1 、 孔子创立儒家学说 孔子 前551~前479年 佛陀 前565~前485年 2、儒家的思想核心:仁和礼 (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3)“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 (4)推人及物,将人类的道德关 怀推及到自然万物。对今天尊 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孔子告诫说: “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孟子对此说: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为什么孔子创立的以“仁”为核心 的伦理观念对中华民族能产生深 远影响? (1)“仁”具有崇高的道德境 界,但又很容易做到。 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又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仁”兼顾人我两方面,最有利调节 人与人的关系。仁,一方面要求自 立自达、自强不息,又要求立人达 人,是助人为乐、成人之美。既有 对自己的勉励和约束,也有对他人 的关心和帮助;既否定了利己主 义,也不是苦行僧式的利他主义。 (3)没有特别的条件,也不需 要改变人的正常生活,就可 具备仁的道德。 (4)儒家提倡的仁政,能够得到统 治者和广大民众双方的认可,对 中华民族产生长达两千年之久 的深远影响。 “礼”是指儒家提倡的行为准则和 礼仪制度。 仁和礼是一个整体,共同构成儒 家学说的核心。 3、孔子的天命观和鬼神覌 因见卫国南子而说::“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因颜渊去世而悲伤道:“天丧 予!天丧予!” 他说:“天何言哉!四时行 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 “未知生,焉知死。” 子不语:“怪、力、乱、神。” “敬鬼神而远之,可谓 知矣。” 4、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 孔子删定诗书,以六经教授学 生,整理和保存了中国古代的 文化典籍。 孔子是大规模私人办学的开创 者,发展了古代教育理论,积累 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成为中国古 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奠基人。 他说:“道之以政,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