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印刷材料与适性-Review
印刷材料及适性
一.填空
1. 纸张的组成:植物纤维、填料、胶料、色料。
2. 纸张是纤维间通过氢键相互缔合的随机取向的层次网络。
3. 构成网络的纤维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纤维间能相互粘结;纤维能形成随机取向的层次结构。自然界中满足这一
条件的只有纤维素纤维。
4. 在纤维原料的化学组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为主要组分,也是成品纸张的主要组分。
5. 纤维素分子中醇羟基的存在对造纸工艺过程,对纸张的性质有决定性影响。
6. 纸张的生产工艺流程的两大部分:制浆、造纸。
7. 印刷纸制造工艺:制浆、漂白、纸料的制备 (打浆、施胶、加填、染色)、纸页的抄造 (成形、湿压、干燥、表
面施胶、压光)、完成和整理(复卷、涂布)。
8. 制浆的主要方法:化学法制浆、机械法制浆、化学机械法制浆。
9. 施胶的方式:内部施胶、表面施胶。
10.纸张的不透明度取决于光散射界面的数量和散射界面间折射率的差异。
11.纸张中加入色料的目的:使纸张着色和显白。
12.造纸机类型:圆网、长网、夹网造纸机。
13.在受湿度影响时,横向纸比纵向纸变形更为严重,所以印刷纸最好裁切成纵向纸。
14.书的内页宜采用纵向,书的封面宜采用横向,这样可以减少书的卷曲。
15.纸张的力学性质不仅取决于纤维间的接触,即纤维交叉的总量,而且还取决于纤维网络中每根纤维交叉的数量。
每根纤维交叉数量的分布也可以用自由纤维的长度来表示。
16.在纸张的垂直结构中,最重要的结构性质是纤维间粘结的程度,纸张中纤维间的粘结状态决定了纸张在垂直方
向的抗张强度,称之为剥离强度或Z 向强度。
17.纸张的孔隙结构是由构成纸张的基本组成——多孔的纤维和纸张成型过程中纤维之间的交织情况决定的。
18. 当PPS 值≤2μm 时,即纸面与印版或橡皮布表面之间的平均间隙小于或等于2μm 时,就足以保证转移到纸面墨
膜厚度是均匀的。
19. 印刷质量不单取决于纸张表面可压缩性,也不单取决于纸张表观平滑度,而是取决于二者综合参数,即需用印
刷压力 (PPR)。
20. 测量纸张油墨吸收性能:IGT 印刷适性仪、KN 油墨脏污试验。
21. 纸张表面强度VVP 值表示临界拉毛速度和实际所用油墨黏度的乘积。
22. 影响临界拉毛速度的主要因素有油墨的粘度、印刷墨层厚度、温度、印刷压力。
23. 测量纸张的光泽度时,不同纸张的测量角度不同。一般纸张75 度,高光泽涂布纸45 度,蜡纸20 度。
24. 不透明度取决于总透射光量 (光散射界面的数量和散射界面间折射率的差异),透明度取决于镜面透射光亮。
25. 纸张表面效率是将纸张光泽度与吸墨能力综合起来考虑的物理量。PSE= (100-A+G)/2。
26. 三原色中黄色油墨的色偏与灰度比其他两种颜色低得多,因此一般以品红色墨的色偏和青色墨的灰度来衡量颜
色的变化和油墨质量。
27. 在高湿度和低湿度条件下,较小的湿度变化会引起较大的纸张变形,从这一角度看,印刷在中等湿度条件下进
行是可行的。
28. 纸张边缘吸湿会造成荷叶边纸垛,边缘脱湿会造成 紧边纸垛。
29. 油墨是由作为分散相的颜料和作为连续相的连结料的一种稳定的粗分散体系。
30. 颜色性能、流动性能、干燥性能是油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性能。
31. 油墨的基本组成是:主剂 (颜料、连结料)、助剂。
32. 连结料是由高分子物质与各种溶剂混溶制成的液状物质。
33. 双键数目的多少及相对位置决定了植物油的活性,即干性的强弱。通常,可以根据碘值的高低分为干性油、半
干性油和不干性油。
34. 连结料的组分有植物油、矿物油、有机溶剂、蜡、树脂。
35. 常用的连结料有干性油型连结料、矿物油型连结料、树脂型连结料、溶剂型连结料、反应型连接料。
36. 树脂型连结料是树脂、植物油和矿物油混制成的产物。
37. 连结料的两种液相结构是溶解型和分散型。溶解型,树脂与溶剂混溶性好,油墨的稳定性高,墨膜的光泽度高,
墨丝比较长,但固着速度低;分散型,树脂以较大的塑形团状颗粒分散在油墨油中,固着速度快,但光泽度和
稳定性差,容易乳化。
38. 反应型连接料包括紫外线干燥油墨、高能量电子束干燥油墨和红外线干燥油墨。红外固化是以热量引发连结料
中分子进行交联、聚合反应;电子束和紫外线固化是经游离基引发链增长而聚合。
39. 辅助剂是为改善油墨性能而添加的一种材料,加入量很少,却对油墨的性能产生明显的影响。常用的辅助剂有
干燥性调整剂(干燥促进剂、防干剂)、流动性调整剂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