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十五章多相混输泵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五章多相混输泵技术

第十五章 多相混输泵技术 中国石油大学 李玉星 一、引言 1.1 几个概念 两相流-油、气。 三相流-油、气、水。 多相开采系统-油井产生的油、气、水(有时还含有砂、天然气水合物和蜡等)混合物通过管线输送到中央处理装置的过程。 1.2 传统输送方法 1.3 多相混输技术 1.4 使用多相泵的目的 减小设备的资金成本和复杂性 消除油水管线和气体管线的分离 边际油田的开发 提高产量 减小重量和空间需求(海上应用) 减少气体水和物 延长油藏开采期限 减小井口回压 1.5 多相泵的经济影响 通过减小井的回压可以增加产量 地面设施的合并 卫星油田的经济发展 1.6 多相泵的分类 旋转动力泵-螺旋轴流泵 容积式泵-双螺杆泵 双螺杆泵对多相介质具有良好的增压效果、可靠性高,是世界各国研发的重点。 二、国外发展现状 法国石油研究院( IFP) 开发了一种旋转动力式多相流混输泵。特点是采用螺旋线叶轮与导叶配合,气液混合物沿轴向流动,输送混合物的干度范围为0~0.95,相对应的叶轮入口气液比从0到18 (体积比)。经工作台试车后,进行现场试验,在实际工作条件下该泵安全运行5000小时。 鲍曼公司在80 年代中期开始研制多相泵,1988~1992年在突尼斯试制成功,1992年开始市场销售,作为陆上泵已被广泛采用,特别适合于近海油田的海上平台。潜水泵也在开发研制,其ME型、MW型、MHP 型和MPC 型系列泵已在中国、美国、加拿大、突尼斯、委内瑞拉、德国等国家的陆上和海上油田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雷斯特利滋公司的第一台多相泵于1993 年应用于墨西哥湾,现在可提供转子直径96~365mm、最大排量为1650m3/h,含气率最高可达100 %的双螺杆泵。 日本Natl 石油公司和日本九州大学的学者K. Egashira 等对泵内回流量与螺杆参数的关系做了定性研究,建立了回流量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回流量与压差、含气率及转速等因素的关系。现场试验证明双螺杆泵即使在气塞相当严重的情况下也能很好工作,对多相介质有良好的增压效果。 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整机引进和原理机试制阶段。大庆、胜利等油田已引进了陆上用的双螺杆混输泵,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有关科研单位也开始了混输泵的探索性研制工作,在双螺杆多相泵的设计、试验研制及多相流的数值计算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已完成了模型机的试验。但混输技术的研制开发工作仍面临一系列的技术难题: 双螺杆多相泵的设计问题。 双螺杆多相泵转子型线及刀具研究。 密封、润滑、冷却及其附机配套技术的研究。 三、双螺杆泵工作原理与性能 3.1 工作原理 3.2 性能特性 3.2.1 流量 3.2.2 压力 3.2.3 效率 四、双螺杆泵的特点 4.1 特点 适合中小流量(10 ~1000m3/h)和低中高各种压差(0~10MPa) ; 具有硬特性,即在进口参数或扬程发生变化时,流量基本不变; 工作适应性广,可输送0~100%范围内任何含气率的流体; 运转平稳可靠,能在宽广的转速范围内保持高效,适合变频驱动; 允许输送介质中含泥沙及杂质; 价格比轴流混输泵低; 重量、尺寸较大。 4.2 优势 多相泵用于油田的开发,很大的优势就是降低总投资。表现在两个方面: 与传统所用的先气液分离,后分别增压输送的两套独立系统相比,多相混输仅需一套增压输送系统即可满足要求; 探头压力被降低,提高了单井采油率,减少了开井口数。 五、多相混输泵的设计 5.1 螺杆齿形及泵结构设计 油气混输泵的主要工作元件--螺杆。 泵设计的要害问题--螺杆齿形及杆与套的间隙。 5.2 双螺杆泵输送多相流介质的特点 油气比影响排量 多相输送可减低泵的内泄漏量,提高泵的效率 轴向力太大、轴承早期破损 用同步齿轮实现主动螺杆向从动螺杆传递运动 在吸入腔下面设计一较大的存液区,当发生段塞流,保证泵的正常运行。 5.3 非密闭螺杆齿型及设计原理 确定非密闭螺杆泵负荷性质的几何因素 螺纹深度 螺距 断面形状 5.3.1 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及物理意义 螺旋升角α=0时,螺杆截面齿形为矩形;α≠0时,螺杆截面齿形为梯形。α对流量Qt的影响不大,α增大时,排量Qt有所增大。 当螺杆外径D取定,即R=D/2时,r/R=0.4~0.7。 Qt和r/R之间呈抛 物线关系, 排量Qt随r/R降低而增加 。 螺矩为t,t/R=0.5 ~1.5,排量Qt正比与螺距t。 5.3.2 设计方法 已知条件 η-泵的机械效率 γ-多相流体中液体的流动粘度 H-泵的进出口压差 Q-混输系统要求的排量 计算步骤 1、根据要求的排量Q和输送介质情况选定的容积效率η,求出理论排量Qt;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