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金属表面着色.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属表面着色

第11章 金属表面着色 11.1 金属表面着色原理 金属表面着色,顾名思义就是给金属表面“涂”上颜色,改变其单一的、冰冷的金属色泽,代之以五颜六色,满足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这是近年来表面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最活跃的领域之一。70年代以来,我国也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并且已投入了工业化生产,但与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给金属着色后一般都增加了防腐能力,有的还增加了抗磨能力。但表面彩色技术主要的应用还在装饰领域,即用来美化生活,美化社会。 铝是最容易着色的金属之一,现以此为例说明金属的着色原理。 铝氧化膜着色的方法主要有电解发色法、化学染色法和电解着色法。这三种方法的着色机理不同,发色体沉积的部位也互不相同。如图所示。 ?? 图11-1?不同着色方法发色体沉积的部位 1.电解发色法 电解发色是阳极氧化合着色过程在同一溶液中完成,在铝合金上直接形成彩色的氧化膜。因此,电解发色法也称为电极着色一步法。发色体在多孔层的夹壁中或发色体的胶体粒子分布在多孔层的夹壁中,如图11-1a、b所示。 电解发色是由于光线被膜层选择吸收了某些特定的波长,剩余波长部分被反射引起的。选择吸收与合金元素在膜层中的氧化状态或电解液成分与氧化膜中物质结合的状态有关。 电解发色膜产生颜色的原因,虽然有种种解释,但似乎无明确结论。材料成分、溶液种类、氧化膜厚度以及操作条件等都对它有重要影响。 2.化学染色法 铝制品的阳极氧化膜用无机或有机染料都能进行浸渍着色。发色体沉积在氧化膜孔隙的上部。如图11-1c。 最适合于染色的氧化膜,是经硫酸阳极氧化而得到的氧化膜。被浸渍着色的膜厚应为10~15微米。用于日用零件的装饰或防护时,在化学或电化学抛光后产生的膜(3~5微米)也能进行着色处理。 关于有机染料着色机理有三种解释: ①有机染料分子与膜内铅的化合物发生化学结合; ②膜的主要成分氧化铝物理吸附,即氧化膜孔隙中物理吸附了沉淀的色料; ③机械填充于膜的微孔之中。 有机染料浸渍着色的氧化膜产生的颜色是由于光的吸收产生的。 3.电解着色法(电解着色二部法)? 铝或铝合金经过阳极氧化后,浸入更贵的金属盐溶液粒里,通过使用交流电进行极化或用直流电进行阴极极化来进行着色。在电场作用下,使金属离子在氧化膜孔隙的底部被还原沉积,结果使铝及其合金着色。所以,金属发色体沉积在多孔层的孔隙底部。如图11-1d和图11-2所示。 图11-2? 电解着色过程示意图 电解着色法产生颜色的原因: 由于氧化膜孔里沉积的镍、钴、锡、铜、银等金属颗粒直径不均匀所造成的。 由于颗粒的分布,使得散射光的波长范围很宽,因此氧化膜看起来呈棕色。在着色时间较长时,有更多的金属沉积,且金属胶体的粒径分布更广,氧化膜呈黑色。 在金属胶体粒径分布很狭窄时,可以产生像蓝、绿或红这样的基色。 电沉积金属的粒径分布随着金属的种类不同而不同,用硫酸镍可以得到粉红色、绿色、紫色和蓝色。铝在较低电压下进行硫酸阳极氧化时,阻挡层薄,阻挡层厚度差别也小,这时电沉积的粒度均匀,散射光的波长范围很窄,氧化膜呈粉红、红、绿或蓝色。 11.2 铝及铝合金的表面着色 11.2.1化学染色 为使铝制品获得良好的染色效果,氧化膜应该具有以下条件: ①有一定的孔隙率合吸附性; ②有适当的厚度,厚度不同所染出的色调就不一样。当要求染深色时,膜就应该厚些; ③氧化膜本身是无色透明的; ④膜层不应有划痕、洞穴等弊病。 用硫酸或硫酸和草酸混合酸所得阳极氧化膜:孔隙多,吸附性能强,膜层无色透明,故最适合化学染色,可染成各种鲜艳的色彩;用草酸所得阳极氧化膜:由于本身略带黄色,且孔隙率低,故只能染深色;用铬酸所得阳极氧化膜:孔隙少,且本身带灰色或深灰色,而且膜薄,故很少用来染色。 1.化学染色的染料 氧化膜的染色可以用有机染料,也可以用无机染料。它们各有特点: 1有机染料:从品种种类,色泽鲜艳程度,染色的牢固程度,上色速度和操作方法等方面考虑,有机染料都比无机染料优越得多,因此,实际生产中大多使用有机染料。 使用时应选用耐磨,耐晒,色牢度好的染料。对氧化膜有破坏作用的硫化染料不易使用,阳离子型染料不易上色也不宜使用。 染色应在氧化处理以后立即进行,不得将已氧化好的工件浸泡在水中,染色前不允许用热水清洗(以免氧化膜被封闭),不允许用手触摸氧化膜,任何污染都会影响染色质量。氧化好的工件上若残留有未洗净的酸性溶液,可在体积分数1~2%的稀氨水中进行中和0.5~1分钟,经冷水洗净后再染色。 2无机染料:色泽鲜艳度较差,而且因染料的颗粒度较大,不易进入膜孔深处,难以染成较深色泽。此外,无机染料的透明度差,对膜层表面光亮度有一定的影响,故应用面不广,但无机染料的耐晒性比有机染料好,因此在建筑材料铝型材阳极氧化膜的染色上得到一定作用。 大多数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