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供暖设计要点(仅供参考) 20151224
供暖设计要点
七院 房永
2015-12-24
一、热源条件
• 通常严寒及寒冷地区均有市政热源,设计前期需要向甲方
了解市政热源条件:供回水温度?或蒸汽压力及温度?是
否需要设置小区换热站以及换热站的设置位置要求?换热
站设置在地上或地下及面积等要求。
• 夏热冬冷地区无市政热源的:设置集中锅炉还是户用燃气
热水炉?集中热水锅炉供回水温度?锅炉类型:承压、常
压、真空、电蓄热?燃料:燃气、燃油?一般燃煤不被允
许。
• 外部条件需要业主咨询当地热力公司,给设计院以文字单
位回复,宜有甲方或热力公司公章。
• 蒸汽供暖在民用建筑中已经不被允许,故不介绍。
2015-12-24
二、设计范围
• 通常在严寒及寒冷地区有一次市政热网、二次网及换
热站,一般由业主委托当地热力设计公司设计,但现在我
院的设计合同里设计界面比较笼统(除燃气外线均含),
故业主也经常要求我们负责设计,针对这些设计内容应该
在设计前期,向甲方和当地热力公司提出予以明确,避免
后期因为职责不清引起误解。
2015-12-24
三、供暖热负荷
• 热负荷必须进行逐项计算,不允许采用指标估算。热负荷
是计算管径及散热器片数的依据,考虑热源供回水温度、
供暖时间、及住宅户间传热、地面遮挡等因素对供暖负荷
的影响,计算负荷必须附加20~50%,绝不能直接采用算
出来的数值。
2015-12-24
四、供暖系统
• 4.1 系统分区——技术措施规定
• 高度超过50m时,宜竖向分区设置。分区还要考虑地形标高对不同单
体的相对标高的影响。尤其是小区不是自建换热站的情况,分区一般
要与其热源处其它建筑分区保持一致。32层住宅有可能只分成高低区
,或者低区不能超过六层,满足其所负担的多层建筑不超压,竖向分
区需结合地形高差、当地习惯和换热站位置等因素来定。
• 4.2 住宅供暖系统形式
• 4.2.1 住宅现在均需分户计量,故住宅均采用共用立管下供下回异程
系统,立管和计量装置设于管井。也有个别地方热力公司要求采用下
供下回同程(不合理,加剧重力失调)。在此以32层住宅为例:1~
10层为低区,11~21层为中区,22~32层为高区。也可以1~16层为
低区,17~32层为高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低区一般有裙楼小商铺或
会所等多层建筑,同一小区系统分区要统一。
2015-12-24
• 下供下回系统(散热器)
2015-12-24
• 4.2.2 共用立管连接用户数不应过多,一般不宜超过40
户,每层连接的户数不宜超过3户。多余三户时,增加立
管或管井内分层设置分集水器,使入户管通过分集水器转
换。
• 4.2.3 供暖系统立管应进行严格水力平衡计算:室内共
用立管比摩阻保持30~60Pa/m,户内系统的计算压力损失(
包括调节阀、用户热量表)不大于30kPa。立管水力计算
阻力应考虑自然作用压头影响。自然作用压头
△P=gH(ρ- ρ)。
h g
• 4.2.4 户内供暖方式:地面辐射、水平双管同程、水平
单管跨越、水平单管串联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