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可持续发展的工程观.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讲 可持续发展的工程观

第十一讲 可持续发展的工程观 第十一讲 可持续发展的工程观 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 __________恩格斯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 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延续的前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全球进入了“发展”的高潮。 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1980年共同出版了《世界自然保护战略:为可持续发展的生存资源保护》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0年联合国向全世界发出呼吁:“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持续发展。” 第十一讲 可持续发展的工程观 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 1987年该委员会在提交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的发展方式和发展道路上,人类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的话,就必须改变目前的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十一讲 可持续发展的工程观 在1987年出版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里约宣言》的公布,标志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环境问题是人类自然观和发展观等基本观念所影响的行为的必然结果。 第十一讲 可持续发展的工程观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指出:“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适当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导致环境恶化、贫困加剧和各国的发展失衡”。 “应当发展富裕和繁荣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的中心思想是,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达到较高水准的生活,生活方式的改变指的是更少地依赖地球上有限的资源,更多地与地球的承载能力达到协调。” 第十一讲 可持续发展的工程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向两个方面演变。 一是继续加深其伦理色彩,引起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人文地理学及文化学的关注,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特殊的研究视角。环境问题的恶化迫使各学科重新检视自己的基本问题和研究范式。“可持续发展”从“伦理学的新标准”成为“道德的最高准则”。 二是向最初的环境侧面回归,定位在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上。强调技术的亲环境性、强调发展政策、强调制度的转变。 第十一讲 可持续发展的工程观 “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中心与非人类中心的折衷,它得到了普遍认可。 可持续发展均衡考虑人类福利与生态系统健康,似乎人类福利是目的,生态健康是手段,但它至少可以获得人类与自然共存共 荣的效果。 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意义不是自然对文明的 限制,而是文明向自然的拓展或生成。 第十一讲 可持续发展的工程观 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观 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观包含对两个问题的回答: 1、人对自然的正当权利和必要义务是什么?(人与自然) 人对自然的权利和义务界限的终极目标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人有权利用自然,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但这种权利以不改变自然的基本秩序为限度。 另一方面人又有义务尊重自然存在的事实,保持自然规律的稳定性,在开发自然的同时给予补偿。 第十一讲 可持续发展的工程观 2、人类应遵循何种伦理准则?(人类社会) 应该在全球范围内遵循环境公正的道德原则。 环境公正是指环境利益和负担的正当分配。 对人类生存环境共同的责任,共同享有健康的环境。 代际间公平地享有地球资源。 第十一讲 可持续发展的工程观 二、工程活动与资源、环境 中国人口50年来由6亿增长到13亿,而可居住的土地由于水土流失从600多万平方公里减少到300多万平方公里。 地力贫弱、土质盐碱化、沙化、工业垃圾污染、生活垃圾污染。 我国主要水系的五分之二已经成为劣五类水,3亿多农民喝不到安全的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污染严重的空气,1500万人会因此染病。《文摘周报》2005,5,24 禽流感、SARS、口啼疫各种变异疾病的出现。 第十一讲 可持续发展的工程观 内地近年来的圈地运动愈演愈烈,从1996年10月底到2004年10月底,中国整整减少了1.5亿亩耕地,超过国家耕地总量的5%。圈地热来自房地产热的持续升温,巨额利润的诱惑不仅使得中国的耕地面积大幅减少,也让无数农民流离失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均居住面积有了很大改善,目前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3.7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7.2平方米,达到世界中高收入水平。 第十一讲 可持续发展的工程观 三、工程与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有机农业:减少或停止使用农用化学品;恢复传统的轮作、间作、休耕制度以维持地力;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