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议论文结构之对照(对比)式.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议论文结构之对照(对比)式

对照比较,泾渭分明 本论布局方式之——对照(对比)式 1、概念: 就是在中心论点提出之后,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 它的好处是布局上对比鲜明,论点突出:既从正面论述,又从反面论述,把两方面结合起来,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比较,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说理才更透彻,给阅卷者以鲜明的印象。 例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在分析问题部分先阐述主观主义学风的表现及危害性,然后论述马列主义学风的表现及正确性,从而有力地论证了“改造我们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分类: 从对比的内容看: ①正反例证对比:在本论部分选用论据进行对照比较。 ②正反观点对比: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加以对照比较; ①正反例证对比: 例文 徐开平 魏征是唐朝时著名的谏诤之臣。一次,唐太宗怒气冲冲地回到后宫对皇后长孙氏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掉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忙问杀谁?太宗说,魏征常常在朝堂上当众刁难我,使我下不了台。皇后听了,连忙向太宗道喜说,魏征之所以敢当面直言,是因为陛下乃贤明之君啊!明君有贤臣,欢喜还来不及,怎能妄开杀戒呢?太宗恍然大悟,此后对魏征倍加敬重。魏征也进谏如故,真理在握,从不畏龙颜大怒。君臣合璧,相得益彰,终于开创了大唐“贞观之治”的辉煌盛世。 魏征死后,太宗流泪长叹,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之死,使我再也看不到自己的过失了……”君临天下的皇帝,对一个老臣竟倚重、倾心如此,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孙嘉淦则是清朝雍正帝时有名的直谏之臣,官拜翰林院检讨。雍正即位后,几个兄弟均获罪被谴,孙便上疏劝雍正“亲骨肉”。雍正大怒,拟将他革职,幸亏有人说情,才免了灾祸。后来,孙嘉淦亦常有所谏,每每惹得皇帝老儿不高兴,终于寻了个小小的把柄,将他逮捕入狱。雍正死,乾隆立。新皇帝求治心切,孙被再度起用。不过,久经官场摔打,吃尽了苦头,他已由原先的锋芒毕露变得世故圆滑了,所上奏章多是些避开朝政要害的空泛之词。他还给自己立下了为官处世的要诀:“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这招儿果真灵验,他从侍郎、尚书、督抚,一直做到协办大学士,真可谓官运亨通,风光无限! 魏征与孙嘉淦先前同为犯颜直谏之臣,一则始终不渝,一则半途出家,而两人最终都修成了正果,其间掌故,委实堪人玩味。看来,人都是会变的。魏征是不变之变,孙嘉淦是以变应变。至于如何变法,全看主子而言。主子贤明(也包括主子的妻子,如长孙皇后),则变得“直”而“露”;主子昏聩,则变得“曲”而“藏”。用今天的时髦话讲,是否也该叫“适销对路”呢? 这是一篇关于人物的比同辨异文章。两人同为直谏之臣,魏征直谏,终生不渝;孙嘉淦直谏,虎头蛇尾。原因何在?皇帝贤明与否是根本。 ②正反观点对比: 对照式的基本结构模式图 一、引论(提出论点) 论点 1、正面 论据 (理论,事实) 小结 二、本论(证明论点) 对照 论点 2、反面 论据 (理论,事实) 小结 三、结论(评析照应) ②正反观点对比: 【实例分析】 镜乃一种语言, 买一面好镜则买来了“忠言”,也许它“逆耳”,却“利于行”。如果当初齐威王没有接受邹忌的讽谏,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呢?如果当初唐太宗没有接受魏征的劝告,又怎么能获得“贞观之治”的局面呢?他们懂得“买来”了“逆耳之言”这面镜子,则买来了天下,胜过百万黄金所能换取的东西。/然而,不会买者亦有之,商纣王不愿买来广开言路、善纳忠言的国策,以致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于火海的下场;项羽不愿要从谏如流、接纳忠言的忠臣,以致落得个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的悲剧。不会“买镜”的人终究不能成功。 这段议论文范文中,以“然而”为界,前面举的齐威王、唐太宗两个例子,是从正面论述,后面举了商纣王、项羽两个例子,是在从反面论述,这也是对照式结构。 ②正反观点对比: 例文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也许腊梅讨厌冬风的肆虐与无忌,却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也许鱼儿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