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推行全域利州城乡统一户籍
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
可行性报告
形成报告时间:2013年10月
前言:
2007年,广元被确定为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三个试点市之一,利州区作为广元的“核心区”,发挥着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先头部队和突击队作用。在2011年12月区第七次党代会上,区委进一步明确了“两大目标”(基本建成广元经济文化生态强市核心区,基本实现全面小康),2012年8月,在区委七届五次全委会上,提出了利州区统筹城乡“两个率先”(率先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率先基本全面小康)、“三个集中”(要素向产业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和全域规划基础上“四大统筹”(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产业发展,统筹公共服务,统筹社会管理)的发展思路,统筹城乡发展暨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措施,在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许多长期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还没有落户,许多农业转移人口还未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这些都对户籍制度形成了问题倒逼、提出了改革要求。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作出了部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利州区对户籍制度改革高度重视,经赵文峤书记亲自批示,2013年9月,利州区统筹委牵头成立了课题组对利州区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改革开展专题调研,课题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对成都、重庆等户改区经验进行学习,通过对现有户籍附着的各项权益进行拉网式摸底调查,通过与公安、民政、人社、国土、建设、教育、农业、交通、水利、扶贫移民等部门多次座谈交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后,形成此报告。
一、提出的背景
户籍制度,也就是户口制度,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制度,是指通过各级权力机构对其所辖范围内的户口进行调查、登记、申报,并按一定的原则进行立户、分类、划等和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其公民实施的以户为单位的户籍人口管理政策。户籍表明了自然人在本地生活的合法性。长期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管理方针的制定与实施均建基于此项制度。
我们现行的户籍制度是50年代在国家工业化进程曲折发展的情况下逐步建立和形成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户口登记制度。规定城镇和农村人口实行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入、迁出、变更七项内容的户口登记制度。二是户口迁移制度。我国户口登记制度实行在常住地登记户口原则,公民常住地发生变化后,应将户口迁移到现住地,即进行户口迁移。三是居民身份证制度。为16周岁以上公民颁发身份证,16周岁以下的公民可自愿申领身份证。
我们现行户籍制度的功能特点主要表现为:(一)它是根据中国工业化赶超战略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行政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在社会生活领域的一个核心制度,起着让农村支撑城市、农业为工业化提供积累的功能;(二)它的建立深刻地反映了工业化进程受制于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层次矛盾,是在短缺经济情况下的制度安排。它在户籍人口管理职能上附加了许多利益分配的功能,其结果是又固化和加重了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三)它用行政手段把全体公民划分为城市人和农村人两个不平等的群体,城镇居民享有福利待遇和劳动就业机会,而农民则被束缚在土地上,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身份等级制度。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被人为割离,城市功能萎缩,不断向农村、向土地转移人口压力。
现行的户籍制度虽然在历史上曾支持了中国工业化的最初起步,但付出的社会成本极大,既显失公平,也损失了效益。它虽然抑制了城市的人口膨胀,同时也窒息了社会发展的活力,使人口流动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违背了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的平等原则;它虽然使我们这个“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小农经济国家,通过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短期推动了国家工业化的这个特殊历史进程,但同时也迟滞了城市化的进程,使城市功能全面萎缩,并在一定时期内形成了精神层面的“户籍崇拜”心理,乃至造成人口素质劣化,农业劳动率低下,农村人口贫困化,城乡差别拉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对现行户籍制度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浮出水面,国家相应地在政策层面上对户籍制度进行了一些局部性改革。随着短缺经济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现行户籍制度已经不能适应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其弊端愈发明显地表现出来,成为严重影响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制度性障碍。新世纪伊始,面对加入TWO 的国际竞争的挑战、农村经济发展连年徘徊、内需不足等问题压力,全国上下已经形成了户籍制度势在必行的共识,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前的户籍改革,从小城镇的全面放开,形成了小、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糕点切片韩俊杰1.0技术总结.doc
- 公安农商银行——员工职业素养与职业生涯规划选读.ppt
- 湖南省衡阳市2015年中考政治(WORD版,含)技术总结.doc
- 公差配合(培训用)选读.ppt
- 果品市场调查技术总结.doc
- 公告与通告选读.ppt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四版)第04章选读.ppt
- 格力电器的财务技术总结.doc
- 果蔬复习技术总结.doc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四版)第08章选读.ppt
- 纽约州立石溪分校计算机科学.pdf
- 氟尿嘧啶专着3241 fluorouracil cream3240.pdf
- 讲稿讲稿专着碘iobenguane 123 injection3517.pdf
- 案例电话传真2261uk.pdf
- 分析文凭计划bi programa del elistama dutch paper 1 hl markscheme.pdf
- 小提琴ii192二幕一场分谱-23 violin.pdf
- 详解介绍2005ifla-筑空间winners.pdf
- 已知芦苇数量天空望远镜sky amp telescope.pdf
- 内容学生xunan yan id bhp billitonmy ass 1屁股.pdf
- 门罗双脑同步技术.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