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大学化学院(系)毕业或工作过的院士分析.PDF

在北京大学化学院(系)毕业或工作过的院士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北京大学化学院 (系)毕业或工作过的院士 白春礼 (1953.9- )。纳米科技研究专家 满族,1953 年9 月生于辽宁丹东。1978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81 年、1985 年先后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 士学位、博士学位。1997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 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 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首席科学家和国家纳米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 化学部主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先后从事过高分子催化剂的结构与物性、 有机化合物晶体结构的X-射线衍射、分子力学和导电高聚物的EXAFS 等研究。从20 世纪80 年代中 期开始从事纳米科技的重要领域——扫描隧道显微学的研究。研制成功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系列。 在纳米结构、分子纳米技术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工作。由德国Springer 出版公司和科学出版社等出 版多部中、英文著作。 曾获国际化工协会授予的国际奖章、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包信和 (1959.8-)。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59 年8 月生于江苏扬中,籍贯江苏扬中。1982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87 年获该校博士学位。曾在德国马普学会Fritz-Haber 研究所任访问学者。 兼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2009 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表面化学 与催化基础和应用研究。发现次表层氧对金属银催化选择氧化的增强效应, 揭示了次表层结构对表面催化的调变规律,制备出具有独特低温活性和 选 择性的纳米催化剂,解决了重整氢气中微量CO 造成燃料电池电极中毒失活的难题。发现了纳米催 化体系的协同限域效应,研制成碳管限域的纳米金属铁催化剂和 纳米Rh-Mn 催化剂,使催化合成 气转化的效率成倍提高。在甲烷活化方面,以分子氧为氧化剂,实现了甲烷在80℃条件下直接高 效氧化为甲醇的反应;创制了 Mo/MCM-22 催化剂,使甲烷直接芳构化制苯的单程收率大幅度提高。 曾获2005 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6 年香港求是 “杰出青年学者奖”等。 135 / 276 柴之芳 (1942.9- )。放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42 年 9 月生于上海,籍贯浙江鄞县。1964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80-1982 在德国科隆大学核化学所任访问学者。兼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长期从事放 射化学和核分析技术研究,倡导分子-中子活化分析发现一些与生物灭绝事 件有关的地质界限铱异常和异常铱的多种化学种态,丰富和发展了著名的地 外 星球撞击理论建立了铂族元素的中子活化分析新方法,将分子-中子活化分析发展到生物环境 样品,从而实现了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的微量元素分析并用堆中子 合成了新型全碳富勒烯二 聚物。此外,还应用放射分析方法研究了环境问题。曾获1991 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2005 年国际核化学和核分析 G.Hevesy 奖等多项奖励。 陈凯先 (1945.8- )。药物化学家 1945 年8 月28 日生于重庆,籍贯江苏南京。 1967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1982 年和 1985 年先后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 研究所获硕士和博士学位。 1999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 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曾 任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兼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药物化学和创 新药物研究,是我国该领域的 学术带头人之一。进行药物构-效关系和 生物活性小分子化合物结构预测的研究。与研究组同事一起提出和改进了 多种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分子疏水作用力场和药物构象研究的方法、药效基团 搜寻方法、利用计算机构建具有结构多样性的分子库和模拟筛选的方法等,并应用于多种药物与生 物大分子相互作用 的分子模拟和理论研究。开展了基于药物与受体三维结构的药物设计研究,其 中一些受体三维结构模型和新药的分子设计得到了实验的验证。近年来和同事一起针对 20 余个重 要的药理作用的靶标分子,进行计算机模拟筛选和初步的药理试验验证,发现有苗头的酪氨酸激酶 抑制剂、高活性的PPARg 激动剂,小分子b 分泌酶 抑制剂等先导化合物。曾获法国尼纳舒可伦奖 等奖励。 陈立泉 136 / 276 (1940.3.29- )。无机功能材料专家。四川省南充市人,1964 年 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兼任北京大学兼 职教授。长期从事无机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