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型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应用.doc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型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型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应用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7.09.180 [摘要] 目的 探究CT引??下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型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CT引导下接受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对其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均值(10.56±3.20)mm明显低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均值(15.33±3.25)mm;术后椎体中部高度丢失均值(5.22±1.90)mm明显低于术前椎体中部高度丢失均值(11.23±3.10)mm;术后Cobb角均值(10.11±3.40)°明显低于术前患者的Cobb角均值为(22.90±6.40)°。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前缘、中部高度丢失值、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Key words]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Percutaneous puncture; CT-guided; Vertebral body posterior process plasty 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具有较高的价值,其可以采用球囊扩张椎体,使得患者的椎体内可以形成空腔,在空腔形成后,将骨水泥注入,从而恢复骨折患者的椎体的高度以及其椎体形态,使其后凸畸形得到有效矫正,促进其脊椎可以恢复至正常的生理曲度,从而将其疼痛减轻[1-2]。该研究主要对2012年3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型在治疗中的应用CT引导的价值作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时间为2012年3月―2016年6月,患者均在CT引导下接受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60例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5/45,年龄在58~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53±3.71)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影像学检查确诊,其脊髓良好,并不存在受压的情况。其中45例患者累及单个椎体,12例患者累及两个椎体,3例患者累及3个椎体,患者均因外伤而出现脊柱压缩性骨折 1.2 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接受CT检查,患者常规接受心电监护,之后常规对其静脉进行开通,将骨折患者的胸部垫高,同时垫高患者的双侧髂前上棘,使其脊椎成过伸位,将患者的患椎下按,使其坍塌的椎体以及周围的椎间隙能够正常复位。首先为患者实施螺旋CT扫描,将管电压设置为120 kV,层厚为2.5 mm,管电流为20~30 mA之间,采用垂直扫描的方式进行扫描。通过CT操作台进行定位和测量,根据其两侧椎弓根层面,对进?角度、旁开距离、至椎弓根表面的距离、至椎体后1/3处的距离等进行测量与记录,之后将CT激光灯打开,定位点标记在患者的胸背部以及患者的腰部,常规的铺巾以及消毒后,实施分层浸润麻醉,至骨折患者的骨膜处(椎弓根表面),采用刀片将皮肤切开约0.5 cm,由骨科医生与放射科医生同时进行,其中骨科医生负责进行手术过程,放射科医生负责影像解剖指导,在两个定位穿刺点处,快速将穿刺针置入,之后通过螺旋CT进行扫描,进一步对骨折患者的穿刺针穿刺点、患者的头足以及前后方向合理的调整,当穿刺针通过其椎弓根至其椎体后1/3处左右时,缓慢将穿刺针的内芯抽出,将导针植入,沿着导针将工作套管与扩张套管植入,使其前端位于患者椎体后1/3处左右。经工作套管将精细钻置入约2 cm,采用CT横断面对至椎体前缘的距离进行测量,常规情况下为3~4 cm时将精细钻取出。将扩张球(带有造影剂)沿着工作套管,置入患者的椎体内,当压力达到合理的范围时,将球囊内芯拔出,这样可以使球囊向其骨质疏松的部位进行扩张,将2~3 mL的造影剂注入,合理对注入的压力进行控制。对骨水泥进行调配,采用带芯骨水泥注射器将1.5 mL左右的骨水泥注入,在注射完毕后,采用CT仪快速进行扫描,观察骨折患者的具体骨水泥的具体分布,若骨折患者不存在骨水泥外渗明显的情况,则再次注入1.0~1.5 mL左右的骨水泥,之后再次进行CT扫描,并对骨水泥的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在骨水泥注射的过程中,不断对注射器、工作套管进行旋转,5~10 min左右后,在外界骨水泥完全凝固后,同时将注射器与工作套管拔出,结束手术。具体CT引导下手术情况如图1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值、中部高度丢失值、Cobb角等进行观察分析 1.4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