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杨钟羲《雪桥诗话》节日民俗看清朝京师盛世图景
从杨钟羲《雪桥诗话》节日民俗看清朝京师盛世图景 摘 要:杨钟羲《雪桥诗话》四集收录了大量有关节日民俗的诗词作品,描摹了京师上元节、中元节、中秋节等节日的热闹场景,表现了作者对清朝盛世图景的讴歌,寄托了作者作为清朝遗民的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关键词:杨钟羲;《雪桥诗话》;节日民俗;清朝京师;盛世图景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4-0021-03
杨钟羲《雪桥诗话》四集收录了大量有关节日民俗的作品,描摹了京师上元节、中元节、中秋节等节日的热闹场景,将元宵节的张灯、观灯,中元节的放河灯以及中秋节的兔儿爷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作者对清朝盛世图景的讴歌,寄托了这位清朝遗民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一、上元节
《雪桥诗话续集》收录了清朝浙派诗人符曾的《都城上元竹枝词》,作品用浓墨重彩渲染了京师上元夜张灯结彩、万家齐红、热闹非凡的场面,生动深刻地反映了北京下层民众的生活。游人齐集琉璃厂,用各式各样的花灯来展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上元夜的元宵更加重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上元之夜,也让人的心灵和情感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和满足,人人心中有赏心乐事,以求不辜负这良辰美景。元宵节吃元宵是中国传统民俗,北京城也不例外,“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的竹枝词把制作元宵的馅向世人作了介绍,充满了深厚的生活情趣。“星月高高三五明,天街相约上桥行”[1],描绘了北京城“走桥”?@一习俗,传说这样可以在一年内消除百病
元宵节俗称“灯节”,张灯、观灯是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内容。老北京人一年当中有两个玩灯的节日,上元和中元,以上元最为热闹,时间为正月十三日至十七日五天。正月十三日为“上灯”,十四日为“试灯”,十五日为“正灯”,十七日为“罢灯”。花灯,最早只有皇宫和达官贵人正月十五晚上在自家门口挂几盏灯,借以炫耀门楣。后来,民间富民也争相效仿,灯市也就应运而生,元宵张灯、赛灯、观灯也就逐渐成为普遍习俗
到了清代,将灯与市分开了,人们仍习惯地称为灯市,但这种灯市已无贸易性质,而只有娱乐性质了。所以更为确切地讲,乃是灯会。清代元宵夜市很讲究张灯,寄寓升平盛世。当时,内城以东四牌楼、地安门为最盛;其次是东安门、新街口、西四牌楼;外城是正阳门外大街。这些地方的铺户,争奇斗胜,多姿多彩的花灯竞相亮相。有的别出心裁,搞冰灯会。上元之夜,无论官宦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不约而同地上街观灯,形成万家空巷之势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上元”条记载:“十四至十六日,朝服三天,庆贺上元佳节。是以冠盖蹁跹,绣衣络绎。而城市张灯,自十三日至十六日永夕,金吾不禁。悬灯胜处,则正阳门之东月城下、打磨厂、西河沿、廊房巷、大栅栏为最。至百戏之雅驯者,莫如南十番。其余装演大头和尚,扮稻秧歌,九曲黄河灯,打十不闲,盘??子,跑竹马,击太平神鼓,车中弦管,木架诙谐,细米结作鳌山,烟炮攒成殿阁,冰水浇灯,簇火烧判者,又不可胜计也。然五夜笙歌,六街骄马,香车锦辔,争看士女游春,玉??金貂,不禁王孙换酒。和风缓步,明月当头,真可谓帝京景物也。”[2]这条记载的“冰水浇灯”是清朝特有的灯火景观,冰灯习俗来自于满族,体现了作者对本民族传统的热爱。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灯节”条记载:“自十三以至十七均谓之灯节,惟十五日谓之正灯耳。每至灯节,内廷筵宴,放烟火市肆张灯。而六街之灯以东四牌楼及地安门为最盛,工部次之,兵部又次之,他处皆不及也。若东安门、新街口、西四牌楼亦稍有可观。各色灯?Z多经纱绢玻璃及明角等为之,并绘画古今故事,以资玩赏。市人之巧者,又复结冰为器,栽麦苗为人物,华而不侈,朴而不俗,殊可观也。花炮棚子制造各色烟火,竞巧争奇,有盒子、花盆、烟火杆子、线穿牡丹、水浇莲、金盘落月、葡萄架、?缁稹⒍?踢脚、飞天十响、五鬼闹判儿、八角子、炮打襄阳城、匣炮、天地灯等名目。富室豪门,争相购买,银花火树,光彩照人,车马喧阗,笙歌聒耳。自白昼以迄二鼓,烟尘渐稀,而人影在地,明月当天,士女儿童,始相率喧笑而散。市卖食物,乾鲜俱备,而以元宵为大宗。亦所以点缀节景耳。又有卖金鱼者,以玻璃瓶盏盛之,转侧其影,大小俄忽,实为他处所无也。”[3]这条既有对灯市历史的记录,又有对灯市活动内容的详细介绍,更有对灯市繁华的大力描摹,可与《雪桥诗话续集》的描写结合起来欣赏
《雪桥诗话余集》描摹了百肆聚集、妇孺戏乐的情景,收录翟灏的《上元日游琉璃厂观百戏五十韵》,刻画了游琉璃厂观百戏的所见所闻所感,歌舞喧天的盛世景象向世人展露无遗,也暗寓了他对往昔盛世的怀念与颂扬,那种今非昔比的感慨与苍凉也充溢在字里行间:“琉璃厂市窑甸为烧瓦公所有。瞻云阁前有小石桥,名厂桥。正月厂甸百肆所聚,妇孺插戴玩弄之物及戏乐为多。旁有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