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素材.pptx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素材.pptx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第一节 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 ;一、对新闻采访定义的探讨 ;从以上三类定义中,我们可得到诸多启示,但有必要进行仔细斟酌。如果将新闻采访定义为一种互动行为,并不能以此概括新涌现出来的采访方式。第一类定义的概念是较为可取的,新闻采访是一种有目的的信息搜集活动。然而与刑侦、一般调研和采风等信息搜集活动不同的是,新闻采访所搜集的信息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受到特定人群的关注,是因为与后者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此同时,这种信息鲜为人知,须通过新闻采访的方式将它们挖掘出来、经加工后通过一定的途径(新闻传媒或自媒体)传播出去。有鉴于此,我们认为:新闻采访是特定主体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二、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新闻价值要素;;;第二节 对新闻采访活动本质的探讨 ;一、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互动行为 ;;二、新闻采访本质上是特定主体的一种认知活动 ;第三节 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 1985年,记者艾丰采访湖南省地矿局高级技术人员骆正常。骆正常因其重大发明,成了当时地矿部第一个万元重奖的得主。艾丰估计了骆正常的年龄,于是就先从其年龄开始发问,果然发现对方和自己是同龄人,均于1957年考入大学。这种认知和情感上的拉近显然为后面的采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骆正常在以后的谈话中不断插入这样的话:“老艾,这事谁都不知道,别的记者我都没说过!”“老艾,这事我们局长现在还不知道,头一次跟你说!”艾丰顺理成章地在这样的对话中获得了他所需要的材料。而几乎是同时,另一个记者也试图采访骆正常。此记者一开始就问:“你的科研成果名字叫什么呀?”这使骆很不愉快。接着又问:“请问,你的科研成果有什么经济价值啊?”骆回答说:“关于经济价值,我也说不清楚。”那记者说:“连你都说不清楚,我怎么进行报道呀?”骆说:“你不报道就不报道吧。”结果是不欢而散。 ;问(记者):你叫什么名字? 答(嫌犯):(望问者,怔了怔)我叫××× 。 问:家住在哪里? 答:我家住××村××。 问:你过去是干什么的,为什么现在会干起这一行的呢? 答:因为……因为……所以……就…… 问: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我当时想…… 问:如果当时不成功或者发生意外你又做如何打算? 答:我,我当时没想这么多。;;;;;;;2013年7月,韩国一家电视台对本国一男子纵身跃下大桥自杀的全过程进行了直播。从异常度的角度看,此事实不能说没有新闻价值;但全程报道所折射出的有关记者的新闻价值观,显然已到了畸形化和极端化的程度了。由此引发争议是必然的。类似事件时有发生。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饥饿的苏丹》,曾引发空前争议。在我国,类似的例子也并不鲜见。2005年,福建厦门一摄影记者在暴雨中候拍骑车人跌入被水淹没的大坑的景象,受到公众谴责。2010年“7?16”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后的第3天,浙江籍自由摄影师江河来到了事发地。他用334秒时间、68张照片,记录了两位消防战士被油污吞噬的全过程,并将一部分照片在网上加以发布,受到网友质疑。以上诸案例,触到了同一个问题:新闻专业精神与新闻职业道德乃至社会公德之间一旦发生矛盾,讲究应当如何处理?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