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对比调研.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建筑对比调研

中外建筑对比调研 中外建筑史对比调研 环境设计151班 李书博 远古时期 远古时期:距今300万年—公元前21世纪。 中方: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由巢居发展而来的干阑式建筑;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建筑。大多数由多室主体建筑和单式辅助建筑构成的多重空间神庙,祭奠对象多为天地之神和农神。最后发展为沿轴线展开的多重空间组合和建筑装饰的建筑形式,表达对神明的崇拜。 西方 巨石建筑,古时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有了宗教的萌芽,催生不少宗教性建筑,例如地中海岛国马耳他的巨石神庙;巨石阵,宗教信仰激发出神奇力量的杰作;雅典卫城,发展了民间自然神圣地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与祭奠雅典娜女神的仪典密切相关;罗马柱式,严谨地模仿了度量关系,反映了时人人本主义世界观和对理性美的崇拜。 中世纪时期 宋辽金元时期在上一时期宫殿建筑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形成了以丁字为基础最后发展为呈工字殿的主体建筑,宫殿仍然有大台基的存在;明清北京故宫是中国宫殿建筑最后的也是最成熟的典型,按照前朝后寝的方式,宫殿均有高达台基,坐落在中轴线上。 中世纪时期: 中方:约为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及清初。 西方: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15世纪末到17世纪)的这段时期,1453:; 宫殿建筑:最早发现于1500年前的商代河南偃师二里头村;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大明宫、含元殿、麟德殿均位处高地、雄踞于全城之上、居高临下; 西方 拜占庭建筑:希腊十字式平面的教堂成为拜占庭教堂最普遍的形式在技术方面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就是创造了将穹顶支撑的4个或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解决了方形平面上盖穹顶的承接过渡问题;在建筑装饰方面,墙面内墙装饰色彩丰富,十分精美,拜占庭中心地区主要建筑材料是砖块或石块。(代表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圣马可主教堂) 西方中世纪时期主要分为拜占庭时期的建筑、罗马风建筑和哥特建筑三种建筑风格 公元397年罗马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由于地理因素的原因,在中世纪欧洲分为两大宗:西欧为天主教;东欧为正教。宗教建筑成为建筑成就的最高代表。东欧的天主教堂大力发展了古罗马的穹顶结构和集中式形式。西欧则大大发展了古罗马的拱顶结构和巴西利卡形制。 西欧罗马风建筑: 古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被哥特人灭亡,西欧由此形成封建制度,在愚昧和野蛮的状态下,基督教迅速发展,教堂和修道院继承了古罗马末年的初期基督教教堂的形制。早期罗马风建筑承袭初期基督教建筑,并采用半圆拱、十字拱等传统做法,教堂的平面多采用有长短轴但罗马风建筑的外观常常比较沉重,墙体巨大而厚实,为减少沉重感,墙面用连列小券,的拉丁十字式, 门窗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层层进退,称为“透视门”。罗马风教堂为适应宗教的发展,最终发展成为崭新的哥特式建筑。(代表建筑:比萨主教堂建筑群) 西欧哥特式建筑 西欧哥特建筑:由罗马风建筑进一步发展而成,平面呈拉丁十字式,规模较大。其中使用了肋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尖券、飞券等新技术。哥特式建筑主要的特点有高高的尖顶及透天关的玫瑰窗。(代表建筑:巴黎圣母院、兰斯主教堂、德国科隆主教堂、意大利米兰主教堂) 近现代 中国建筑教育及建筑设计思潮落实于梁思成在清华大学于1946年开办了建筑系和我国自1905年到欧美和日本进行留学学习建筑。 中方:1840鸦片战争——至今 西方: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至今 中方:19世纪九十年代后,列强的入侵,国门被开启,中国被纳入世界市场范围,十九世纪末中国建筑水泥、玻璃、机制砖瓦等新建筑材料的产生有了明显的提升,施工技术和工程结构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体现了近代中国新建筑体系已经形成。 西方:从晚期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到圣期及晚期古典主义建筑再到君权衰退的洛可可式建筑。起初由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到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细腻的家具。这个时期普遍用城市建筑和乡村别墅取代国家性、纪念性的大型建筑,体现了西方君权的由圣转衰的过程。(卢浮宫、苏比兹宅邸) 西方工业革命对建筑产生深远的影响,产生了建筑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类型,钢铁结构的房屋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代表:巴黎埃菲尔铁塔) 总结与分析 中方: 中国传统的建筑大多以简单的、有组织的、有规律的布局为主,其中以庭院式组群最为突出。基本采用对称方式,主要以木材和砖瓦为建筑材料,表达的是人的精神文化和内在修养,风格上相对平和、含蓄。大多以人为主。 西方: 西方建筑多以巨大的体量和超然的尺度来强调艺术的永恒与崇高,他们都具有严密的几何形。建筑材料多以石材为主,注重表达外在的美和展现外在的艺术,风格上大胆突破,注重个性。大多以神为主。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