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世秋学」(MedievalPhilosophy)是西洋秋学
「中世哲學」(M Py)是西洋哲學分段為時最長的哲學 ,自初
1
世紀教父護教時代起 ,一直到公元1517 年。 中世哲學若以 「內容方面」可分為
2 3
三期 :教父哲學(P)、士林哲學(S)與神秘主義哲學 (My)
4 5
。從「時間方面」來分則可分為 :教父哲學與士林哲學。教父哲學中又可細分
6 7
為:護教者 (A)、希臘教父(G F)、拉丁教父(L F)
8 。士林哲學則可略分為四期:準備期(或稱為醞釀期)、早期士林哲學 (S
)、士林哲學全盛期 (S )及後期士林哲學 (S
1 對於 「中世紀」年代的界定 ,大致上分為以下幾種不同的看法:(1)在一般世界史的看法是指
公元 476 年西羅馬滅亡以後到公元十七世紀中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前這段時間的歐洲歴
史;(2)以羅馬主教格列高里一世 (Gy Ⅰ, 590-604)為中世紀基督教會史開端;(3)公
元四世紀到十六世紀 ,即解除基督宗教禁令的公元313 年開始 ,到宗教改革的1517 年止 ;(4)
初世紀教父護教時代起 ,一直到公元1517 年。(5)公元五世紀到十五世紀 。以上第 (1)、(2)
的觀點是參考張綏 ,《中世紀基督教會史》(臺北 :淑馨出版社,1996 二刷),1 的觀點 ;第(3)
參考鄔昆如 ,〈中世哲學 〉,《哲學大辭書 Ⅰ》(臺北 :輔仁大學出版社,1993),494 的觀點 ;第
(4)參考鄔昆如編,《西洋哲學史 》(香港 :正中書局,1971),14;第(5)參考陳志良主編 ,
《西洋哲學三百題》(臺北 :建宏出版社,1997),8 的觀點 。在綜合以上的看法後,筆者認同
(4)的觀點,認為中世哲學的開始應推至教父哲學的護教者時代,而止於宗教改革的1517 年
止。
2 教父哲學時代在教會初創期 ,其哲學重心,在於說明信仰之於合理性。鄔昆如,〈中世哲學 〉,
3 《哲學大辭書Ⅰ》,494。
士林哲學源自拉丁文 S(學院 ,學校),以及 S(學院中人 ,學者);士林哲學原
指西洋中世時期 ,學院式的哲學;亦即當時的哲學主流,或正統哲學的延伸意義。士林哲學時
代是教會制度化之後在安定中求發展的時期 ,此期的探討中心在於把信仰與理性分開,把哲學
歸於理性的範圍 ,而將神學歸為信仰的範圍。神學哲學界限分明。用純理性的能力去探討各種
哲學問題 。重理論。中文介紹此種哲學有謂「經院哲學」,或是 「繁瑣哲學」;前者忽略了大學
才是士林哲學興盛的埸所 ,而非教會中的修道院;後者則祇看重士林哲學中主知主義一派的論
證方式 ,而忽略此派以外的其他派之為學法,過於強調其分析細緻的一面 。鄔昆如,〈士林哲
學〉,《哲學大辭書 Ⅰ》,346、496;鄔昆如編 ,《西洋哲學史 》,214;鄔昆如 、高凌霞合著,《士
林哲學 》(臺北 :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6),8。本篇報告將求統一 ,若遇到「繁瑣哲學」、
4 「經院哲學」、「士林哲學 」之翻譯時統一譯為 「士林哲學」。
目的不在護教 ,也不在著重去建立體系,甚至反對體系的建立,而特別注意內在經驗。主張用
5 「默觀」的方法 ,在內心去找真理。鄔昆如編,《西洋哲學史 》,214。
6 鄔昆如編著 ,《西洋哲學史 》(台北 :正中書局,1971),214。
當時教會因受教外人士的攻擊 ,另一方面又為羅馬政府所仇視,於是激動了教會中一般智識分
子,起而為之辯護 ,在歷史上這一班人被稱為「護教者」(A)。W W(華爾
克),《基督教會史 》,謝受靈 (原譯)趙毅之 (修譯)(香港 :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79),79。
A(辯護士 、護教學者、護教士、護教者)以二世紀末為主 。護教士中包含希臘護教
者及拉丁護教者 ,只是因為護教者只限於以二世紀末為主,因此才沒分「希臘護教者」及「拉
7 丁護教者 」,而統一用護教者 (士)的名稱稱呼。請參閱《附錄一》。
「希臘教父 」以希臘文寫作 ,特別重視上帝和宇宙的關係,以及人和
文档评论(0)